目前分類:情趣用品 (32)
- Nov 28 Wed 2012 14:24
女人花啊連骨枝
- Jun 25 Mon 2012 03:19
累到快哭農場
累到快哭農場3月6日 卡夫快樂農場Part1 前往台大實驗農場種田當農夫 雖然一大早就迷路但是在大家的協助下還是順利的到達目的地 上帝一早就賜給我恩典讓我更相信今天的祝福會是滿滿的 活動的開幕式 重金禮聘請來餅乾盒上的脆笛酥跟歐利歐 他們超可愛好想帶回家 這是我兒子-紅毛哥哥長很大了吧!! 很愛作怪是麻煩人物哈哈 大麻煩一個 這是我女兒-大詩婷很可愛吧 這是撿到的-培根哈哈 讓他露背影背殺 闖關開始 先做草頭寶寶 要用心做 他們才會長的跟大樹一樣高 第一次帶隊整個很緊張 帶了31個小朋友去台北 多帶少帶一個回家 我都會很困惱 所以每到一個定點時我都會 用力數 小朋友很皮 都喊到快沒有聲音了 乖一點 老師要崩潰了~~~~~~~~~ 在吵就要變身成金剛巴比了!! 發自內心的覺得當小孩真好 下午準備種菜 日宏哥哥幫忙噴防蚊液就甘心 她是帶隊的社工老師也是村姑女孩 這年頭 錢難賺喔!! 小朋友種田 手忙腳亂 累到大人 不過 這一天的卡夫快樂活動咻一下 很快的就到回家時間 活動如期的圓滿結束 今天帶了31個小孩出門也帶回來了31個 很好每個定點我都有用力數 哈哈 最後 我想說 辛苦你們了 這真是一場累到快哭農場活動..哈哈 我的義工夥伴謝謝你們有你們真好 小朋友自己做的植物染還真不賴.
- Jun 25 Mon 2012 03:13
莫磋跎
莫磋跎那天一如往常的郭大哥來到中心幫忙我們裝扶助金後來突然抬起頭看了看我們不經意的問疑..你們都還沒有結婚吼大家一臉疑惑回答說對阿!!後來郭大哥接著說莫磋跎阿哈哈逗的大家哈哈大笑是阿年輕有本錢可以蹉跎幾年不過也真的沒幾年可以磋了所以現在老大要公開徵友!!!要公佈條件了喔!!哈哈只要是有志之士歡迎電話或及時通報名改天可相約一起蹉跎光陰哈哈我想法很單純吼不然你以為勒不要亂動凡心.吼吼吼哈哈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5 Mon 2012 03:12
大湖草莓遊
大湖草莓遊開工前的最後一天我說大陽公公很賞臉給了我一個好天氣我在苗栗天氣晴不去採草莓這怎ㄇ對得起我自己汶水老街填肚子然後還去大湖酒莊跟人家人擠人享受優閒的下午我在開心草莓農場裡面有湖苺戀好好笑看豬女看公雞開心草莓農場裡的動物都很蝦..買這個回家喝忘記回家...回程採草莓姿勢一百分草莓也好吃哈哈來苗栗工作我完成了兩項季節必玩之路10月的銅鑼杭菊2月的大湖草莓我知道我知道5月還有油桐花苗栗真的個很妙的地方感謝上帝為我預備這寶島之地滿滿的知足和感恩感謝我主.
- Jun 24 Sun 2012 00:06
閱讀畫家「蔣勳」文章的筆記
閱讀畫家「蔣勳」文章的筆記閱讀畫家「蔣勳」文章的筆記括弧紅字是心得「美」使我們沈默,「美」使我們謙卑,「美」使我們知道生命同時存在的辛苦與甘甜,艱難與莊嚴。通過「美」,我們再一次誕生,也再一次死亡。(辛苦與甘甜是需要以謙卑、沈默之心去接受,接受之時「艱難」在前,超越之後「莊嚴」呈現。)(真實的生命誕生,污濁、虛偽的生命死亡)「預期」只是主觀的假設而已,假設如果一一實現,我們得意忘形,假設也就變成了執著。預期一旦落空,就要失望痛苦。其實,一條路走下去,因為處處可能都不盡如預期,也就處處充滿了繼續走下去的無限好奇與探險的快樂吧。(所以不如自己的預期,而又能「無限好奇與探險」的走下去,這才是活生生的人生。)繪畫裡常常用到「渲染」一辭。「渲染」一般自然會聯想到水墨的技法。墨色凝固在絹帛或紙面上,原來是一塊死黑。經過水的滲透,經過濕潤的毛筆筆鋒一次一次的暈染然渲刷沖淡,墨色和紙絹的纖維滲透交融,顏色和質感都彷彿有水介入,發生了瑩潤的光的層次變化。「渲染」是說水的滲透,「渲染」也是說時間一次又一次的經營琢磨。…………藝術裡的美,常常並不是現象的真實,卻是真實過後的回憶。回憶,需要時間的渲染。知道有一天,所有的現象都只是回憶,繁華也就耐的起一次一次的渲染了。……………有了「渲染」的審美,是開始懂得在時間裡修行了。(用這樣來想,「絹帛或紙」是自己現在的生命,「凝固的墨色」是自身生命中的惡業,「清水」是妙法,「渲染」即是不懈怠的信心實踐,一次一次的將清淨的妙法「渲染」於「煩惱不幸的生命中」。於是一幅煥發「菩提之美」的生命之畫呈現。)(我們即是在時間裡修行,所以要具有「渲染」的審美能力,否則只是烏黑一片。)美是和諧,並不一致。和諧基本的條件是個體的不同,音樂裡的「和諧」是不同音符聲調的配合,繪畫裡的「和諧」是不同色彩構成的互補關係。(說的真好,學會的組織不正是如此,為了一次偉大有意義的活動,「聲調的配合」、「互補的關係」多麼重要。)(妙法是和諧之法,和諧的根本正是在「對他人的尊重」,所以「聲調的配合」——即是協議、溝通,達成共識,「互補的關係」——即是體諒、包容,以己之長補其之短,完成每一次諸多生命匯集出和諧之美的表現) 好棒的一篇文章就如同影片中繪畫大師的老師說的畫不是由筆描畫出來的而是用手推('禿')出來的繪畫中力道的輕重是經驗的累積面積的取捨是境崖的呈現色彩的豐富是智慧的搭配人生也是一樣總是朝著和諧努力古人智慧講的中庸之道正是美的表現謝謝分享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4 Sun 2012 00:05
〔與宗門-本興院朋友對話三十六〕在在諸佛土,常與師俱生。
〔與宗門-本興院朋友對話三十六〕在在諸佛土,常與師俱生。〔與宗門-本興院朋友對話三十六〕在在諸佛土,常與師俱生。 Joseph於2010/05/08 19:02 回應 1.您所謂:「在一般正常社會團體中,兒子代替父親出席活動比比皆是。」您說的是否為:某姓氏宗親會或是台塑、裕隆等等「家族企業」? 2.根據池田博正副會長來台時表示:「從全台各地齊聚700多位以作為「池田門生」為自豪的廣布勇士,在「至善文化會館」舉行勝利大會!」(http://www.twsgi.org.tw/newsinfo.php?news_id=2627&level1_id=2&level2_id=3)所以,池田家族成員代表會長出席「池田門生」聚會,當然是正常的;而創價學會張貼海報提醒池田門生:「祈求池田會長、夫人健康長壽。」更是理所當然;反倒是,創價學會若如您所說:「我們『姻親派閥』的問題不會形成。」就相當不正常了!不過,照目前的佈局與態勢來看:「代代池田會長」必定會讓「池田門生」千秋萬世。 回覆: 看你等如此輕忽的言論,忽然讓我想起日蓮大聖人御書中的一句話:「此適如螢火之笑日月、蟻塚之低華山、井池之小河海、烏鵲之嘲鸞鳳,可哂也!」(P995 佐渡御書) 首先,縱觀佛教流布的歷史人物, 釋尊50年弘法最後8年法華經的教法,入滅後1000年才流布至整個印度,再1000年才流布至整個東南亞。 「天台大師三十餘年」將釋尊的法華經建立「一念三千」法理後,天台的法門約500年經韓國流至日本。 日蓮大聖人一生奮鬥,所圖顯「一閻浮提總與的大御本尊」、立宗所建立的「南無妙法蓮華經」的唱題行,於七百年間「氣若遊絲」般,於日蓮正宗系列六十幾世法主間傳承,無法跨出日本國一步,如此長期日蓮大聖人佛法廣布的挫敗,這是歷代日蓮正宗系的法主及其僧眾該負的責任。 如法華經第十五品所說:「止善男子。不須汝等。護持此經。所以者何。我娑婆世界。自有六萬恆河沙等。菩薩摩訶薩。一一菩薩各有六萬恆河沙眷屬。是諸人等。能於我滅後。護持讀誦廣說此經。」 直至「佛意佛敕」的「地踴團體」創價學會踴現至今80年、領導「真實地踴菩薩」的大賢者 池田 先生50年這期間,首先於日本國打開廣布氣勢,信受日蓮大聖人佛法的學會員,達到2000餘萬會員。進而跨出日本國,將日蓮大聖人的「一閻浮提總與的大御本尊」、立宗所建立的「南無妙法蓮華經」的唱題行,流布至全世界192國及地區,連帶貴宗日蓮正宗也因學會如此的奮進而受利(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依據前段所提法華經第十五品的經文明示,日蓮大聖人已給予貴宗700餘年的機會,貴宗卻不知把握機會只想空等,所以貴宗已是如經文所說:「不須汝等。護持此經」,創價學會的出現正是證明此一佛意,相對的這也正是你等(宗門),輕忽了本佛日蓮大聖人流布妙法的期待,而得到的結果。 以前面所提佛教流布的資訊來比較,對妙法蓮華經流布的功業,在佛教流布歷史上 池田 先生可說是「空前」之大賢德的人。如此偉大的人物,你等卻無法看到,這只可說是你等的福薄。 再來,以人類文明進化來觀察,人類於2000多年前,在那期間於600年之間,相繼的出現了多位引領東西方民眾的聖人、哲人,如:釋迦牟尼、老子、孔子、蘇格拉底、柏拉圖、耶穌基督、穆罕默德等,他們豐富的慈悲、智慧於這2000多年豐富了人類的精神領域、引領了人類生存的方向。 然而,來至這21世紀,因人類知識的累積及普遍化、科技迅速的成長不斷的變化,因此對於宇宙、大自然、生命的認知,也有視野上的擴大,甚至有與前面所提的諸位賢者的看法,在根本上發生完全不同的觀點。 由此觀之,21世紀的人類正進入一個關鍵時刻, 池田 先生如此說道:『人類此刻正站在運命的歧路上,就是重蹈以往歷史的覆轍,等待「自滅」之日,抑或開啟「第三個千年」(乃至萬年)的新天地,創造出「地球文明」﹑「人類文明」。」「地球文明」的新地平線(1997年1月26日 ) 在這樣的時代中,首先的 池田 先生以日蓮大聖人佛法、法華經的,「人本主義」如此的偉大的宗教思想、哲學,引領現代的人類踏入二十一世紀,邁向人類未來嶄新的萬年。 池田先生努力的擴大偉大妙法的關懷,勤奮的著述期待為人類的未來,留下妙法哲學論述的依據;欣然的、持續的與千餘位世界的有識之士、偉大的學者、教授、有名的思想家、宗教家……真誠的,為著人類未來生存美麗的藍圖不斷的對話。 當然,二十一世紀之後,全新的、偉大的哲人會相繼出現,但是 池田 先生絕對會是,在未來人類歷史紀錄上,被紀錄為第一位於二十一世以紀後,影響人類的大賢人。 也絕對可以肯定, 池田 先生所推動「日蓮大聖人」法華經思想,會成為二十一世紀以後,人類繁榮幸福的主流思想。 法華經有云:「巨身大神通。智慧叵思議。其志念堅固。有大忍辱力。眾生所樂見」依此經文思考, 池田 先生這一生的成就,絕對會是一位偉大令人尊敬、仰慕的大賢者。 又,法華經有云:「在在諸佛土,常與師俱生。」依此經文,我們深深以為在此時代能值遇 池田 先生,又能和他一起以者「妙法」此一慈悲大法,為人類未來的幸福奮鬥,這是我們創價學會員的大福氣。我們深信現今的創價學會員,必定 和池田 先生宿緣深厚,我們過去也一定在許多的佛國土 和池田 先生共同奮鬥實踐妙法。 我們如此高潔的「師弟繫絆」,你等卻是以著嫉妒的心情在奚落我們,這是眼識與境界的差別。由此觀之「池田門生」畢竟,遠遠高於你等(宗門僧侶)。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3 Sat 2012 23:59
〔與宗門-本興朋友對話三十三〕「遂乎不遂但依信心,全非日蓮之咎。」一切也是在於正確的信心及言行。
〔與宗門-本興朋友對話三十三〕「遂乎不遂但依信心,全非日蓮之咎。」一切也是在於正確的信心及言行。〔與宗門-本興朋友對話三十三〕「遂乎不遂但依信心,全非日蓮之咎。」一切也是在於正確的信心及言行。 Joseph於2010/05/09 12:13 回應 3.若創價學會真如您說:「信心是『直結日蓮大聖人』、『以御書為根本』?」那麼,就算演講者遭受不測,也算了卻「死身弘法」之大願,何必要將民眾當成三類強敵「慎防」呢?更何況:「口唱妙法,我身佛性,受喚必顯。梵王、帝釋之佛性受喚而守護我等。」(法華初心成佛抄)除非,學會員自認不配為法華行者,而接受接受諸天善神的守護,才必須在辦活動時採取自衛。 回覆: 看你等如此的說法,正顯示貴宗無社會常識,及隱藏著有如「義和團」般的迷信思想。 「諸天的守護」這是社會中正面的人性表現,想要有善緣的守護,自己也必須有種下善因緣的行為。如覆日 嚴女 居士書所說:「遂乎不遂但依信心,全非日蓮之咎。」一切也是在於正確的信心及言行。 而不是平時全無顧忌的做出粗暴言行,卻以為唱念題目,就會如「義和團」宣稱的刀槍不入,一旦真遇到禍事再來責怪諸天、責怪御本尊,這等迷信的想法是禍國殃民,可怕!(宗門的)你等怎會有如此不可思議的想法? 日蓮正宗的信徒們,及早避禍吧!在這樣思想人等的帶領下,遲早必然會出禍事的。 4.您說:「你等如何能得知我們活動的型態?又如何得知我們師弟會館內的擺設?」除了您所猜測的:「你等常來參加我們會館的活動,對吧?」也有可能是:「學會員自己對外爆料。」學會前輩到底有無「嚴厲飭回」:不具資格卻想參加地區御書班的一般民眾(庶民)?您應該非常清楚。 回覆: 當然沒有!據我所知參加地區御書班學習雖然有資格區分,但是如果有一般的學會員來參與,其實也是一起分享學習,不可能有如你等所說這樣的情形。 你等(宗門僧侶)對我們的觀察,這是你等(宗門僧侶)的好奇心?還是另有居心?這且不論。 然而一個人或一個團體,在觀察他人時僅想看到對方的錯誤,而無法看到對方的優點進而學習改過,甚至想要扭曲對方製造錯誤,如此可以說這是一個沒有希望、無法長進的人及團體。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3 Sat 2012 23:47
宿業
宿業宿業 「宿業」是梵語,意為「行為」。而在佛教用語中,卻帶有倫理上的「銀行帳戶」這一類特殊的含義。一個人作為身心統一體,要重新在這「銀行帳戶」中,登錄上自己在現世一生中的支出和借入。而在每次核算時,餘額都在不斷變動。 佛教對人類這種「業行」的餘額,即便取任何一個瞬間來考察,都是根據之前的支出、借入的結算,結果是正數還是負數來決定的。只是負荷著「宿業」的現世人類,可以透過以後的善行或惡行調整這個平衡,並且不得不如此。因此,就這一點來說,至少對一部分宿業,人是有主動權的。 展望21世紀(序言)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3 Sat 2012 23:47
〔與宗門-本興朋友對話三十一〕「櫻梅桃李,不改己己當體,開見無作三身
〔與宗門-本興朋友對話三十一〕「櫻梅桃李,不改己己當體,開見無作三身〔與宗門-本興朋友對話三十一〕「櫻梅桃李,不改己己當體,開見無作三身 於2010/05/04 22:38 回應 1.法華玄義釋籤卷第四云:「聞法為種,發心為芽,在賢如熟,入聖如脫。」創價學會針對地區御書學習班等課程參加對象,做出資格上的限制,顯然已讓不具資格的廣大庶民失去「聞法下種」的機會。 3.教學考試雖可督促學會員奮發向上,若不幸如封建時代的科舉制度一般,讓學會員從中產生資格或階級上的差異,就有必要進行檢討了。 回覆: 前次已和你等釐清所謂的,「下種」和「教化」的區別。你等好像還是不能區別,就再以植物來譬喻,植物下種的照顧法、和發芽後的照顧法、以及發枝、開葉、結果個個過程的照顧皆是不同。如果如你等所說,全是以下種的方式來照顧,我可以保證這棵植物在你等的照顧下一定活不了。 Joseph,再次教導你等(宗門的僧侶),成就佛法的過程有下種、調熟、得脫三個基本過程。每個過程弘教的方式都有所不同,如調熟、得脫的過程全部都以下種的方式來處理,一是沒智慧、二是沒慈悲、三是懶惰沒責任感。 由你等提出此觀點可見,你等(宗門僧侶)就如我提出的三點狀態,僅想不負責任的將法種撒出去,而不願付出照顧的責任。誒,對你等(宗門僧侶)真不知該如何說才好? 我們創價學會不僅真心的將「法種」播下,更溫暖的、細膩的思考到這一粒粒被播下妙法種子,未來成長時須如何的去照顧,學會的各種活動,正是以如佛弘教的「下種、調熟、得脫」三個過程,慈悲般的規劃以及調整。 2.摩訶止觀卷第四云:「佛說漸頓諸經,龍鬼畜獸悉來會坐。」此即顯明:釋尊說法不僅天眾、人眾可以前來聞法,就連龍鬼畜生獸也不會被排拒在外。如果創價學會真如您所說:「與民眾一起、深入民眾、為民眾」就該如普賢品:「當起遠迎,當如敬佛」一般,竭誠歡迎所有庶民參加各種課程,並如隨喜功德品所云:「若於講法處,勸人坐聽經。」而非對於有心前來聞法的民眾挑三撿四,甚至還要「刷卡」才能入場。 回覆: 1、各團體有各團體規劃他的活動模式,感謝你等對學會多方的「關注」。 2、在創價學會奮力弘教的過程中,就有一個「某不知恩的團體」,時時進入我們的團體活動中進行分化騷擾。甚至「該不知恩團體」的海外最高領導還揚言要瓦解我們的團體。我們能不慎防嗎? 3、其實會有「刷卡」管理是會議居多(我想你等於貴宗的會議中也不會想要閒雜人等參與吧),然而我們一般的活動卻是毫無條件限制,所有民眾皆可以參加,包括貴宗的信徒時時的參加我們的活動,我們也皆是「當起遠迎,當如敬佛」般的接待他們,我們如此平等胸懷,還深獲貴宗信徒的稱讚。對了,如不是我們這般平等的對所有民眾(包括貴宗的信徒)開放,你等如何能得知我們活動的型態?又如何得知我們師弟會館內的擺設?漏餡了喔,你等常來參加我們會館的活動,對吧? 我們的活動有:座談會、追善勤行會、佛法講座、懇談會、各種講座、各種藝文活動,這些全都是歡迎所有有緣的民眾來參加。 對了這個活動一定要和你等介紹,本月中在我們全國的會館,將會有為期兩週的「珍愛地球‧珍愛台灣」希望展,希望你等能率領貴宗的信徒前來參觀,我們一定會以「當起遠迎,當如敬佛」般的為你等做導覽說明。記得我的邀請呦。 4、如御書云:「櫻梅桃李,不改己己當體,開見無作三身」。不同的活動自會有不同的功能及作用,但根本皆是一致的以御本尊為根本。深信所有學會員在學會所舉辦的,每種活動中所獲功德必然一致的。 就如日蓮大聖人給予弟子的書信,也是有長篇萬言及寥寥數言的短簡,然而在池田先生教導的啟示下,我們都能深刻的知道,日蓮大聖人每篇御書不管字多、字少,每一篇都是如一本28品的法華經那麼尊貴,因為每篇御書共通的,都是將人引入「受持法華經」「堅定對南無妙法蓮華經」的信心。創價學會大大小小的活動亦如是,我們也都是如日蓮大聖人教示「獅子奮迅」般全力以赴。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3 Sat 2012 23:28
〔與宗門朋友對話二十一〕實踐佛法的人須言行一致
〔與宗門朋友對話二十一〕實踐佛法的人須言行一致〔與宗門朋友對話二十一〕實踐佛法的人須言行一致 joseph於2010/04/16 12:02 回應 1.顯謗法抄云:「謗法之相貌如何?答云:天台智者大師之梵網經疏云;『謗者,背也。』背法及謗法矣。」所以,只要發表背離、棄捨法華經的言論,無論是誰(包含我個人在內)都是謗法。 2.若您不以爾前佛教僧侶不娶妻的概念批判宗門僧侶,確實不用在爾前經律進行諸多著墨。不過,您一方面使用爾前佛教概念(網路抓的、自己想的)、一方面又因為不熟悉爾前經律而錯誤百出,個人指出您對於爾前經典的錯誤未嘗不合理。至於您在文中引用的御書、歷代上人著述,只要把前後文看完整,就不難發現您斷章取義、異說異解的功夫何其獨到!難道,創價學會員的佛學造詣僅止於此? 回覆 我本是一個在家的俗眾,日蓮大聖人的佛法、法華經有關的法理我能有所涉獵就不錯了,我們各篇討論文中的爾前諸多經文、小乘戒律經文,全不都是拜你等之賜才能目睹,怎的你等反過來指控我在依爾前經文,犯下謗法之罪。 請問,依你等的指控要將我判到第幾層地獄阿? 3.既然您真「決意」要以日蓮大聖人佛法為準探討戒律議題,麻煩正視守護國家論云:「於末代無四十餘年持戒,唯持法華經為持戒。」而針對宗門僧侶是否謗法(捨棄法華經)進行討論、指控,而不是在特定生活模式(不帶妻子)、飲食習慣(不食魚肉)上橫生枝節。 回覆 前面的討論也有提及 1、僧侶身份本應具有他應該具備的行儀規範,逸脫這樣的規範不要說是破戒,社會瞻觀及議論皆會是負面。成為日蓮大聖人的佛法,為人批評的把柄。陷師於難堪之境,這是深為弟子所應有的態度嗎? 2、僧侶娶妻的弊害,其實在你等所處的宗門中早已經呈現出來。你等無力、不願、不敢去面對而已。這即是造成你等宗門僧團實際謗法的源頭。 這些弊害—— 如,以姻親派閥之利益為導向,而非以廣宣流布的慈悲行為主。 如,為了自身利益,不惜曲解御書、曲解佛法、經典,在和你等討論的諸多文章中,你等如此的作為是斑斑可考。 一個會論述的人,也要看他是否言行一致,其論述是否能落實於生活,所以觀察其生活模式,是最好判定此人的論述是否真實。 日蓮大聖人在日常生活的表現,可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聖僧,對弟子、對信徒的慈愛令人感動。 你等標榜是日蓮大聖人的弟子、出家人、僧侶、尊師,而所言所行卻是和日蓮大聖人相反,真是令人不解?究其原因即是,你等(宗門的僧侶)出發點是為了自己,將日蓮大聖人的佛法、遺志,當作職業在討生活。 涅槃經中「法的四依」,其中「依智不依識」對我們的告誡,正是要以此人的生活態度為檢驗的標準。 「識」,可以說是只這個人的學識,如你等佛經的學識滿滿。是不可依。 「智」,則是說將所學的學識落實於生活,得到實證的生命實相。像我學識雖不如你等,然依日蓮佛教實踐所得佛的智慧(念念分明)(對錯清楚)卻是優於你等多多。所以是可以依的,所依是佛智慧。 所以,生活模式的檢驗還是很重要。因此我對你等如此的審視,絕對是依日蓮大聖人佛法的教導,是站得住腳不是橫生枝節。 反倒是你等只是想模糊自己根本性的錯誤,而不願面對自己的錯。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3 Sat 2012 23:23
〔與宗門朋友對話十八〕龍女成佛的戒緩
〔與宗門朋友對話十八〕龍女成佛的戒緩〔與宗門朋友對話十八〕龍女成佛的戒緩 joseph於2010/04/16 09:20 回應 1.摩訶止觀卷第四(上)云:「破事戒故受三惡身。持理觀故見佛得道。大經云。於戒緩者不名為緩。於乘緩者乃名為緩。正是此一句也。」其中天台大師雖點明破事戒(違犯有形戒條)會感得三惡道等戒緩之身,卻肯定破戒者持理觀(受持妙法)即能見佛得道(與大智度論最大差異之處)。這也是日蓮大聖人於女人成佛抄強調的:「龍女為畜生道之眾生,不改其戒緩之姿,即身成佛,事不可思議!」(日蓮大聖人同意天台大師所論) 回覆 在這段和你等討論的期間而了解,日本佛教的現況實是起因於教團的墮落,因而惡用聖人、賢者的經論。(請參閱前面多篇討論的資料) 自傳教「大乘戒」的論述以來,至日蓮大聖人時代也有400餘年,但是這期間也有許多如大聖人一樣的,堅持僧侶清修(不娶妻、不世俗化)這樣的修行者。由此可見,是日佛教界的腐敗。 之前也有討論過,「乘戒急緩」之論,本就是在於對末法亂世時,佛、聖人、賢者於戒律無法周延時,而給予「心志不堅」修行者一個慈悲的寬容。(如法華經第十四品安樂行品對於以「二乘等初發心的菩薩」無力堪忍一切大難,而在此娑婆世界弘通法華經。因此出於無奈,誓願於他方國土弘通。的包容) 「戒緩」這佛慈愛的內容涵蓋豐富,不是指僧侶可因戒緩而可娶妻,甚至世俗至可恣意媱犯。 你等(僧侶)舉龍女之例,龍女的戒緩有關係到男女娶妻、媱犯之事嗎?龍女僅有八歲耶!你等以把她扯到和僧侶破戒娶妻有關,還要她背書宗門僧侶「破戒娶妻」之事,如此「戒緩」是合理的,你等不覺得太扯了吧! 龍女成佛的戒緩 龍女以女身成佛,一般人認為女身非法器,有五障。此一戒緩,大聖人認同確認「男女平等」法華經的平等性。 龍是屬畜牲,一般人認為畜牲界是罪報之途,無成佛的福報。龍女以畜生成佛。此一戒緩,大聖人認同「罪福平等」法華經的慈悲性。 龍女以八歲純真的確信成佛,一般人認為証得無上菩提是長者的事。此一戒緩,大聖人認同「老幼平等」這種,法華經是以法為根本、以信代慧無約束的修行。 所以龍女的戒緩所啟示的是,佛站在一種積極、光明、慈愛的立場,給予末法眾生在任何一種場合信受法華經肯定激勵。 絕不會是如你等所倡言的「僧侶娶妻、世俗化」是屬於戒緩。「僧侶娶妻、世俗化」於佛教來說,不只是戒律的問題,更是出家僧侶「妄念」的問題,更更是僧侶修持心術不正的問題。 你等提出「乘戒急緩」的論述來護衛你等「破戒娶妻」的正當性,更是彰顯了你等(宗門)出家僧侶修行「心志」的散渙,無感恩心、僅是為自身利益?想而利用佛、利用法的問題。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3 Sat 2012 23:17
安 身 立 命
安 身 立 命安 身 立 命 最近有朋友問我〝安身立命〞這四個字的意思,我想他可能是困在工作、事業上不穩定,生活陷於迷亂內心因而感到無助徬徨。 以字義來看,〝安身〞指的就是外在的工作、事業、人際關係……等,〝立命〞當然就是指生活及內心的感覺。 然而,一般的人都認為生活的不好,內心的煩亂都是因為工作等外在的關係所造成的。所以也有說〝無以安身,何以立命〞,因此人們把追求幸福的方向都指向工作等外在的條件。認為外在的工作條件滿足了﹝如官位、社會地位、優渥的薪水、擁有華廈、擁有名貴的轎車………等﹞就叫〝安身〞了,當然就可以娶妻生子過著幸福的日子,這樣就叫〝立命〞。 這在我們的佛法上來說,祇不過是「相對的幸福」而已。「相對的幸福」在宿命的擺弄下,它只不過是畫在畫布上的畫,一把火來就什麼都沒有了。以佛法的眼來看身之所以不安,其根本是在「宿命」。被宿命作弄的人生不管此時的生活是好還是壞,都是像落地的枯葉隨風飄動、都是像漂浮水面的浮萍隨著水流四處流動。 所以真正的〝安身〞就只有在生命的深處﹝所謂的根本﹞尋找,當「本立」依「本」而顯現的「身」自然就不會搖動、遷移。如樹其根深而札實,枝幹就壯碩﹝安身﹞,其枝葉果實就茂密、甜美﹝立命﹞。 就如,我們的拇指我們可以任意的轉動它,然而它的〝本〞是手掌。離開了手掌拇指的任意轉動就不具備意義價值,甚至可說他是怪異可怕的。 被六道命運所擺弄的人生也正是如此,不知生命的〝本〞在何處?不管這個人得意也好不得意也好,事實上心中深處總有一股恐懼、不安全、憂慮。誠如一句話:「人無遠憂必有近慮。」人的一生中不管成敗,都被憂慮所籠罩這正是人生的苦,也是實相。 維摩詰經有記載:寶積向佛請求開示:「如何修持,才能建立淨土?」 佛曰:眾生之類是修行菩薩者,建立淨土的對象。能廣度眾生、教化眾生,自然就可成佛而得佛國淨土。 譬如有人,欲想在空闊的土地上建造宮室,當然可以隨意興建不會有什麼障礙。但是若想在空中建造宮室,就不可能了。 菩薩想建立清靜佛土,也是如此。完全是為了要化渡眾生使成覺道,所以才發願建立清淨國土。若脫離了眾生,不但無從建立淨土,也就沒有建立淨土的必要。當知菩薩不是漫無目的,為求淨土而建立淨土。﹝白話﹞ 大聖人的佛法就是以「廣宣流布」為目的,所以將〝妙法蓮華經〞五字流布於社會,讓社會大眾接受就是我們的修行。也是身為大聖人弟子的本義。透過決意將妙法「廣宣流布」的修行,我們有了唱題、行學、人生的改革,並且將這樣豐富的生命以生活的姿態﹝教育、文化、和平﹞擴散於社會爭取民眾的認同,並將他們帶到如淨土般幸福的生存空間。 生命的流動就像一條河,不管是寬還是窄它都叫做河。這就叫做〝本質〞。所以不管是生活在順境或是生活在逆境,生活的本質都叫做〝生命〞。 以河流動的現象來看,河裡任何一處河水的流動,都受到上游河水的漲落與漩渦的影響。但上游河水的漲落與漩渦的形成,則又受到岩石與河灣的寬窄所影響。 正如 池田 先生所說:「〝人會成為如自己所想的人〞,自己的心、一念就是自己的未來、人生。所以自己覺得能取勝,就能取勝。自信是勝利的必要條件。 克服河灣的寬窄,克服河中阻擋水流的岩石,想取勝就能取勝,這是形成大河的條件。人生也是如此。 河流是動態的,生命也是動態的。河流由細小的源頭越流越寬、越流越寬……,中間不斷的加入、加入………,這樣的河流當他越接近海時,河面就越寬寬到它最寬時河水終於流入大海,與海水融於一體。此時河水的另一個名字就叫海水。 人的生命透過人生的種種,不懼、不拒努力學習豐富自己,越學習越豐富自己,就會越了解自己,越了解自己就越接近自己生命的「本然的大地」,生命的境涯就越寬闊廣大。像黃河安身於大地億年,同時它也立命了億年以上。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3 Sat 2012 23:16
為什麼有人一生行善卻終生厄運連連?
為什麼有人一生行善卻終生厄運連連?為什麼有人一生行善卻終生厄運連連? 有關這樣令人覺得不合道理的現象,往往會在我們認真實踐佛法時,遇到本身不順遂時或看到周圍信心同志遇到極大困難時,因而產生這樣的大疑惑。如不得其解,就會發生信心懈怠進而放棄信心這樣可惜的事。 要知道「因果報應是釋迦牟尼佛親口宣說的真理,是千真萬確的,不會有絲毫差錯的!如果一個人的內心有痛苦,就說明這個人的內心一定有和這個痛苦相對應的惡存在。如果一個人的內心已經沒有任何惡,那麼這個人的心靈是根本不會感到痛苦的。 所以,根據這個道理,既然我們還經常會感到痛苦,就說明我們內心還有惡存在,還不是純粹的善人。 說到這裡,我想我們一定會抗辯:「我怎麼會是一個惡人呢?我一向心地很善良的!」 然而依據佛的道理,「內心無惡則無苦,既然內心感受到有痛苦,即是說明內心就有惡存在。」 在佛法弘傳的的期間裡有這樣的一個故事。(彌蘭陀王和那先比丘的對話) 一位賢明的國王問道於一位修行佛道的智者,王問道:「尊者!究竟是什麼理由,人類在外表上頭髮、皮膚、眼睛、嘴巴、鼻子、四肢大家全部都具足,卻仍生而有種種的差異,不能平等?為什麼緣故,有人短命天壽,有人長命百歲?為什麼緣故,有人體弱多病,有人健康強壯?為什麼緣故,有人面貌醜陋,有人俊俏美麗?為什麼緣故,有人力弱勢衰,有人力強勢盛?為什麼緣故,有人貧窮無財,有人富有多財?為什麼緣故,有人出身卑賤,有人出身尊貴?為什麼緣故,有人愚痴,有人具足智慧?為什麼有人一生行善卻終生厄運連連?」 智者反問國王:「大王!一樣叫水果的有很多,為什麼其中有的酸,有的甜,有的鹹,有的苦,有的辛,有的澀?」 國王回答道:「尊者!那是因為所栽種的種子不同,以及後天的調理照顧也各有異呀!」 「大王!人也是這樣的,人因宿習所造的業種不同,隨其所造的業而轉生顯結出不同的業果,因此有的人短命,有的人長壽;有的人多病,有的人健康;有的人醜陋,有的人美貌;有的力弱,有的力強;有的貧窮,有的富有;有的愚痴,有的具足智慧………大王!所以佛說:『隨各人所作之善惡業,當自得相應之果報,人之所以有豪貴、貧賤………等之不同,皆是前世宿習所造之業感。』又說:『有情眾生造業,業相續,依業投母胎,以業為親族,以業為所依,因此依所造業之不同,而有尊卑貧賤等種種不同的差別。』」 國王聽了甚是心服,但是他又提出一個問題。 國王又問:「佛陀有說:『人若做惡,死後承受地獄惡業,雖經數千萬歲,此罪仍不消失。』這句話實難叫人相信。」 智者就反問國王:「大王!您看過雌蟒、雌蛟、雌?、雌蟹、雌孔雀、雌雞、雌鱷魚等動物吃食砂礫嗎?」 「尊者!我見過這些動物吃食砂礫。」 「大王!砂礫被這些動物咬碎吞到腹中,是否將被消化掉?」 「尊者!是將被消化掉。」 「大王!但是此雌蟒等動物,其腹中所懷之卵子是否也會被消化掉?」 「不!尊者!雌蟒等吃食砂礫之動物,所吞下之砂礫會被消化掉,但其腹中之卵子是不會被消化掉的。」 「大王!為何會這樣?」 「尊者!砂石是吞入消化器官,卵子是懷在生殖器官中,二者雖然俱在腹中,但在不同的因(砂礫與卵子)、不同的環境(消化器官與生殖器官)、不同的作業(消化與孕育)之下,其結果自然不同,卵子在腹中之所以不被消化掉,那是孕育的作業未完成呀!」 智者接著又說:「同樣的道理,身處地獄業苦的眾生之所以經數千萬歲地獄之業仍不消失,那是因為他所造作之罪業未消除呀!」 大聖人在佐渡御書中有說:「日蓮過去種子,亦是謗法者,……」又舉出,般泥洹經云:「善男子,過去作無量諸罪、種種惡業,是諸罪報,或被輕易,或形狀醜陋,衣服不足,飲食粗珠,求財不利,生貧賤家,及邪見家,或遭王難。」等云云。﹝993─994﹞ 依此我們得以了解,現世的一切皆是延續前業,愚者依此業力繼續造業故累積無量惡業,於每一世形成不幸的業報展現在生活中。 但大聖人又云:「及餘種種人間苦報,現世輕受,斯由護法功德力故。」等云云。這是大聖人經過他對法華經的理解及親身實踐,所說出的證言。這一世不管生活的如何,只要信受妙法、守護妙法,所有的苦、不幸,一定會因此而輕受甚至消滅。 只是我們凡夫智解不夠,當身受惡因、惡緣罪業出現得以消除時,卻陷入疑懼之中。就像得病之人,當良醫要為他給藥施針之時,病人卻畏懼藥苦、針痛而強烈拒絕,可想而知這位病人必然病情加劇,病苦的折磨更是加重而無望了。 所以,大聖人更說出:「日蓮,不居此因果………此八種﹝業報﹞,原是盡未來際,一一出現者,因日蓮強責法華經之敵故,………『斯由護法功德故』者是也。」 如釋尊的前身「不輕菩薩」雖身受無量苦難,卻終身奉行法華經,最後因「其罪已畢」而証得佛果,成就莊嚴偉大的佛界人生。 所以,當有學會員在陷入苦境,產生無明的幻覺﹝也就是懷疑、畏懼之心﹞出現時,此時週圍的友人更是重要,一定要以題目、以關懷,堅定此人的意志,讓他得以妙法的信心超越此一苦難,切不可也同時受其影響產生疑懼之心,這樣的話?這位受苦的人將是苦上加苦,受影響的人也必然會因此因緣而分擔其苦報,不可不警惕啊! 佛曰:緣起緣滅。 所以,以此來觀世間,緣起則聚、緣滅則離。然,緣起時努力的去聚集善緣,在緣滅之時必積善因。如此,下一段美好的因緣果報必由此而增長。 無論如何,人與人之間的善業總是在苦難中建立,在苦難中堅持善法的實踐必然轉苦樂,此一信念在妙法的信心修行中必須堅信。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3 Sat 2012 23:04
信心,就是「革命」。
信心,就是「革命」。信心,就是「革命」。(閱讀筆記) 「革」命──就是把自己的生命「革命」為「佛」的生命。 把自己當今所在的自己的家庭、工作崗位、社區、組織、社會、世界,改革為「寂光土」。 這一切,都開始於自己「心中」的革命、「一念」的革命。而能實現這革命的究極的力量,則在於「師弟不二」的精神。 情況雖不相同,但你們大家也都作為學會的領導,承擔著重大的責任。 學會的職務,是所在地域的「幸福負責人」、「勝利負責人」。承擔重責雖很辛苦,但會讓你感到充實和不斷成長,還將得到大福運。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3 Sat 2012 22:58
拿著佛珠念經會比較有法力嗎?
拿著佛珠念經會比較有法力嗎?拿著佛珠念經會比較有法力嗎? 當然不會比較有法力。重要的是以御本尊、以信心為根本。如大聖人所說的,「心為切要」。 就如《覆松野書其一十四誹謗抄》所說(有人問大聖人):「然、聖人所唱題目之功德,與我等所唱題目之功德,有何種程度之差異」? 答云:毫無勝劣差異也。其理是愚者所持之金與智者所持之金,愚者所燃之火與智者所燃之火,無有差別也。但若違背此經之心而唱,則有其差別矣。(P.1455) 以上面大聖人回答來理解,外在一切的物品僅是助緣,以這些外在物件的莊嚴像,來幫助我們凡夫膚淺的觀點,能在信心的道路堅持,智慧增長到不需依賴外在條件,而能鞏固自身的信心。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3 Sat 2012 22:39
感慈師
感慈師 感「慈師」苦難波濤納胸懷春意盎然師心展弟子須領師真意誓願勝利種種法 2010/3/20寫於佐渡書學習後 事理供養御書: 「成佛之事,凡夫必先於「志」之一字有得於心,而後可。」(P1684) 佛法是「道理」成佛在「心志」道理~它普遍存在心志~來自於堅信有所得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3 Sat 2012 22:34
〔僧侶議題四十三〕田畷雖堅固,若有蟻穴,湛水終必不留。
〔僧侶議題四十三〕田畷雖堅固,若有蟻穴,湛水終必不留。〔僧侶議題四十三〕田畷雖堅固,若有蟻穴,湛水終必不留。 Joseph於2010/03/16 10:55的回應 1.出家功德書所云:「凡出父母之家為僧,定是助父母之道。」、「出家非祇己身得度,親亦受助,上及無量父母,感受得助之功德。」所以,「出父母之家為僧」所報答的父母恩,遠比您想像的還多! 問題是你等真的是出家人嗎?你過去不是一直在否認你等是出家人,你等(宗門僧侶)如今為何又承認自己是出家人了? 2.日蓮大聖人已明示:「於末代無四十餘年持戒,唯持法華經為持戒」(守護國家論)因此,「唯持法華經為持戒」之宗門僧侶,即便擁有妻室子女,只要沒有謗法遭到破門,就不會失去僧侶的資格。 日蓮大聖人有在御書明示可以娶妻嗎?自認身為更接近日蓮大聖人的僧侶你等,不是更應以宗祖日蓮大聖人為榜樣,為何反而是和大聖人相反的背道而馳?於僧團中出家人娶妻、世俗化的弊害正如,畷堅固御書法:「譬如海上行船,船非不堅,若水浸入,船中諸人,一時同死。田畷雖堅固,若有蟻穴,湛水終必不留。」(P1376)這是累積小錯造成日蓮佛教毀滅的大惡行啊。真的如佛的預言,破佛之法的人正是僧侶啊! 3.若您真以「上報四重恩」為念,實在不應忽略日蓮大聖人所云:「有佛法,如無僧為之傳習,如何能歷正法、像法二前年而傳至末法耶?故、大集經云:『五箇五百歲之後,云無智無戒之沙門有失而惱之者,須知此人是欲滅佛法之大明燈者也。』故、僧恩難報。」(四恩抄)如(四十二)之回復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3 Sat 2012 22:33
苦悟其苦、樂開其樂
苦悟其苦、樂開其樂不輕:真的為你高興,又回到學會信心的軌道來了。世間任何事情的發生,一定有它的道理。深信經過這樣的轉折,你對信心的看法,必然是更為成熟。也因為如此,你必然可以回頭再照顧,類似陷入如你困境的同志、會員。這正如菩薩的發願「上求菩提、下化眾生」,過去的「苦」終於顯示出它的意義出來,深信這即是樂。從現在至未來你在學會信心的軌道上,一定成為一位優秀的前輩幹部,真是學會的福氣,加油了。 順便在此回復Joseph提到你所說的「我以戒為師,以苦為樂!」之事。Joseph:我深信不輕此刻所說的,「以戒為師」,此戒必是大聖人所說的「法華經本門戒」之戒,這亦即是「如說修行」的實踐,「師弟不二」的精神有何不妥呢?Joseph,你等以上根之位藉你上根之知識,而來嚇唬下根之俗眾,你還有出家人的慈悲及風範嗎?我在社會上看到,當有法師或出家人藉「法」,在嚇唬俗眾時,多是要「斂財」、「剝削」信眾的時候。又日蓮大聖人於御書鼓勵我們弟子時這樣說:「苦悟其苦、樂開其樂,苦樂與共,同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可也。此豈非自受法樂耶!」我所知不輕的「以苦為樂!」必是此意,這不是很高的境界嗎?你等(宗門僧侶)何其高傲?不經討論疏導即以「謗法」嚇唬,身為僧侶應有的慈悲何在?說實在,我們一直感覺你等(宗門的僧侶)猶如舐血的律師,為了利益可以出賣他的專業,搬出一條一條,一般民眾會害怕的法條,而其目的確是助紂為虐。Joseph,建議,你等的作法、想法是該檢討了。 轉貼不輕於2010/03/17 19:09回覆 「苦悟其苦、樂開其樂,苦樂與共,同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可也。此豈非自受法樂耶!」 微風前輩:對對對!就是這個道理。我不知道 宗門J 先生為什麼要搬出一堆御書來,然後積是成非,完全曲解其道理,讀御書讀成這樣,真的要打屁股,如同黃前輩說說的,把自己當成御本尊,判決所有的事務,這樣真的很不好喔。我已經向御本尊懺悔了,要把所有過去遇到挫折當做善知識!!!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Feb 14 Tue 2012 10:24
丁噹ˇ可以不可以:)原唱:卓文宣ˇ收錄在習慣這張專輯裡面ˇ
丁噹ˇ可以不可以:)原唱:卓文宣ˇ收錄在習慣這張專輯裡面ˇ可不可以 讓我回到 突然長大那一天那一刻 他的吻 改變我的世界可不可以 這個夏天 這些故事能永遠球場邊 界外線 我們已越走越遠我可以劃一個圈 把自己關在裡面 把回憶擋在外面卻不能停止想念 在我的天空蔓延 他有的善良和善變我可以劃一個圈 當作是完美句點 還他自由的藍天卻不能停止想念 一幕幕甜美畫面 如果放棄了這一切那麼在我身體裡的靈魂 是誰可不可以 讓我練習 心碎時候有笑臉等著他 已走遠 才能落下眼淚 可不可以 讓我消失 在地平線這瞬間哭過了 冷卻了 起風了卻不能飛我可以劃一個圈 把自己關在裡面 把回憶擋在外面卻不能停止想念 在我的天空蔓延 他有的善良和善變我可以劃一個圈 當作是完美句點 還他自由的藍天卻不能停止想念 一幕幕甜美畫面 如果放棄了這一切那麼在我身體裡的靈魂 是誰我可以劃一個圈 把自己關在裡面 把回憶擋在外面卻不能停止想念 在我的天空蔓延 他有的善良和善變我可以劃一個圈 當作是完美句點 還他自由的藍天卻不能停止想念 一幕幕甜美畫面 如果放棄了這一切那麼在我身體裡的靈魂 是誰所以我可以 一直擁抱心碎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Feb 07 Tue 2012 23:54
糗的咧~
糗的咧~今天到中醫診所去看診醫生診完脈之後對我說"妳現在都有在游泳嗎??"天啊!!吉兒心想這醫生太神了~~都可以去當命理師了~~見到吉兒頻頻點頭這中醫也對吉兒點點頭說"嗯~~難怪妳身上有氯的味道"這...這....這真是太糗了~~~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