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目抄文段學習心得筆記(我及我弟子………)開目抄文段學習心得筆記(我及我弟子………) 我及我弟子,雖有諸難,若無疑心,自然得至佛界。勿疑天之無加護,勿嘆現世之未得安穩。雖朝夕教我弟子矣,皆因生疑棄離。愚人之習,於約束事,偏於重要時分忘失。.
目前分類:雷射 (35)
- Jun 24 Sun 2012 00:23
開目抄文段學習心得筆記(我及我弟子………)
- Jun 24 Sun 2012 00:17
〔與宗門-本興院朋友對話三十八〕「調熟、得脫」是佛的慈悲行。
〔與宗門-本興院朋友對話三十八〕「調熟、得脫」是佛的慈悲行。〔與宗門-本興院朋友對話三十八〕「調熟、得脫」是佛的慈悲行。 於2010/05/20 17:50 回應 1.日蓮大聖人的佛法是「下種佛法」,您硬是在下種佛法當中安立調熟、脫益過程,顯然是沒讀懂本因妙抄所云:「今日熟脫之本跡二門為跡,久遠名字之本門為本。信心強盛,唯無餘念,唱奉南無妙法蓮華經,凡身即佛身,是名天真獨朗,即身成佛。」 Joseph: 所謂「下種佛法」是說這粒種子一定會成佛,就好像一粒松樹的種子,它種下了就一定會成為一棵高大雄偉的松樹。 如果不須照顧調熟的過程,那日蓮大聖人為何要去說法弘教、要去培育弟子,您這樣說是沒常識的說法,笑笑就好。 2.事實上,您只要詳讀提婆達多品龍女成佛經文,必定可發現:您在下種佛法安立熟脫概念,恰巧符合智積菩薩、舍利弗尊者針對龍女即身成佛所提出的質疑。有些植物的種子,確實需要照顧才會長大;不過,日蓮大聖人下種佛法,並不是普通的種子!任何人只要能以堅定不移的信心:唱奉南無妙法蓮華經,即刻就能夠達到立竿見影的成就。 Joseph: 請問,你等所說的,堅定不移的信心是如何建立的?這人會自己信心堅定嗎?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文殊師利言。我於海中唯常宣說妙法華經………………文殊師利言。有娑竭羅龍王女。年始八歲。智慧利根善知眾生諸根行業。得陀羅尼。」 經文中的「常宣說妙法華經………得陀羅尼」這不就是調熟與得脫嗎? Joseph,佛弘教中「調熟、得脫」這是佛的慈悲行啊!正是因此佛得人尊敬。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4 Sun 2012 00:17
〔與宗門-本興院朋友對話三十七〕法雖可軌,體不自弘,通之在人。
〔與宗門-本興院朋友對話三十七〕法雖可軌,體不自弘,通之在人。〔與宗門-本興院朋友對話三十七〕法雖可軌,體不自弘,通之在人。Joseph於2010/05/08 21:09 回應 如果創價學會如您所說:「我們的信心是『直結日蓮大聖人』、『以御書為根本』。」何必自稱「池田門生」?既然您提出:「我們觀察一個「行者」絕對是以『法的四依』來觀察,不會僅是如口號般提出一個『依法不依人』的說法就了事。」那麼,宗門沒有「阿部門生」、「早瀨門生」的稱號,顯然就是「依法不依人」的具體事證。Joseph:御書教示:「法不自弘,人弘故。」又,《法華文句》:「法者軌也,師者訓匠也。法雖可軌,體不自弘,通之在人。法者指妙法,師者指以此妙法教他人者。」池田先生是一位正確弘揚日蓮大聖人佛法之人,所以他才會教導我們信心要『直結日蓮大聖人』、『以御書為根本』,而你等(宗門僧侶)卻是輕視、否認這樣的信心姿態。所以誰能為師、誰不能為師,不是很容就能判別了嗎?我們成為「池田門生」透過他的教導,我們即可『直結日蓮大聖人』、『以御書為根本』正確的擁有日蓮大聖人的智慧、正確的去感受到日蓮大聖人的慈悲及誓願,因此而能成就福德滿滿的妙法人生,這正是我們的福運啊。你等(僧侶)既然提到了四依,我們就以此「四依」來鑑別一下。依法不依人:宗門說:「法主絕對」、「御本尊沒有法主開眼御本尊就沒有功德」、「僧上俗下」、在家眾不可批評僧侶、法主」。請問你等(宗門僧侶)這是依人還是依法?(不會回答的啦!)依義不依語:你等(宗門僧侶)說日寬上人的御本尊只寫出八界,是假本尊。如此的輕視否定你等宗門的中興之師日寬上人。請問這是依語還是依義?(不會回答的啦!)依智不依識:你等(現今宗門的出家人)卻是迷於「六塵對境」,慾望叢生、妄語不斷。依據爾前經「乘急戒緩」的知識行破戒惡行,請問這是依識還是依智?(不會回答的啦!)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如果前三項不符合,雖說是信受「妙法蓮華經」則此項也不可依。如傳教所說:「雖讀法華經,還死法華心」,你等是依了「不了義經」。所以如此的細數下來,你等(宗門的僧侶)「四依」全犯,真是不可依靠的啊!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4 Sun 2012 00:00
〔與宗門-本興朋友對話三十四〕創價學會是有福運的金雞母
〔與宗門-本興朋友對話三十四〕創價學會是有福運的金雞母〔與宗門-本興朋友對話三十四〕創價學會是有福運的金雞母 於2010/05/08 19:57 回應 1.誠如您說:「如果學會在那時未遵守你等所提的三點,宗門的寺院是如何的增加?宗門僧侶的生活是如何改善的?」所以,個人早於2010/05/04 13:06所云:「創價學會若『貫徹始終』於:『一、所折伏人數當以信徒歸屬於各寺院。二、遵守當山(日蓮正宗總本山)之教義。三、守護三寶。』之外護三原則,宗門確實該有感恩之心。」 回覆 然而你們根本就沒有這種感恩的心! 不僅對創價學會做出「破門」如此背恩的行為,更在將創價學會破門後,做出種種對創價學會不實的批判,試圖分化學會員與學會( 池田 先生)的關係,想藉此奪取本已是貴宗寺院信徒的學會員(實在是很不可思議,本是已到手的事情,卻因自己的貪心不足,做出錯誤的判斷及行動,反而讓許許多多的學會員認清宗門的惡質,而選擇創價學會。),甚至想瓦解、粉碎創價學會,這個佛意、佛敕的廣宣流布團體。 相反的,創價學會卻因深蒙御本尊、日蓮大聖人、諸佛菩薩、諸天的守護,不僅沒被你等(宗門僧侶)這群愚人損毀,更因此而更團結、更成長,更積極的去完成佛最高的遺願——廣宣流布的使命。 由此印證,世間還是「有道理」的,但是我想「道理」還是靠自己爭氣得來的。 2.誠如您說:「我們由『有福運的金雞母』,一瞬間轉為『展翅高飛的大鵬鳥』。」不就是個人早於2010/05/04 13:06所云:「對於放棄外護三原則的內棲型教團而言,被處以破門不也令其『海闊天空、適得其所』嗎?」宗門將不願下蛋的金雞母(放棄外護三原則的創價學會)「放生」,使其展翅高飛變鵬鳥、飛上枝頭做鳳凰,也算是對於創價學會的成全。 回覆 是放生嗎?你等(宗門)哪會有這麼慈悲?應是「斬首(cut)」(對學會破門計畫的代號)吧!因為你們貪念熾旺淹蓋智慧,對學會「處斬」手法低劣,其惡心「昭然若揭」引起民眾憤慨,導致學會員「同仇敵慨」之心,因此無法將學會徹地滅除,反而讓有智慧福報的創價學會能浴火重生,更顯創價學會貫徹實踐日蓮大聖人佛法,偉大的福德、堅強生命力的姿態,依此一躍仰飛沖天展現出原本「大鵬鳥」勝利的應姿。 所以,別在自己臉上貼金了。像這樣的風涼話,你等(宗門僧侶)也說的出口,(僧侶)的你等,所具的德行有多差,大家看看他們這樣的心態就可以知道了。 「放棄外護三原則」這是你等(宗門僧侶)編造的理由,所謂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詞」,真實的是你等(宗門僧侶)無法承受,學會對你等(僧侶)惡行的諫言,而出此下策。所以,別說的如此官免堂皇,欺騙世人。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3 Sat 2012 23:59
釋尊、天台與日蓮大聖人
釋尊、天台與日蓮大聖人釋尊、天台與日蓮大聖人 日蓮大聖人與釋尊(三重秘傳抄) 日 蓮 大 聖 人 釋 尊 1 本地 垂跡 2 名字凡夫 色相莊嚴 3 人法一體 人勝法劣(法聖人劣) 4 下種教主 脫益化主 不可思議之處一、世尊入滅2月15日 ,日蓮大聖人出世2月16日 。 二、天台大師於隋開皇14年,御年57歲。4月26日 始止觀一夏說之,而四年後,同17年御年60入滅。 此事有三不可思議: 1. 天台57歲說止觀,大聖人58顯戒壇本尊。天台60歲入滅,大聖人61歲入滅。是象末教主之序。 2. 天台4月26日 始止觀,大聖人4月25日 終當體義抄。天台11月入滅,大聖人10月入滅。大聖人雖後生然下種教主,故教義在前。天台雖生前,然熟益教主故義在後,種熟之序。 3. 天台、大聖人同入滅四年以前,顯終窮究竟之極說。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3 Sat 2012 23:41
〔與宗門-本興朋友對話二十八〕「如今」就是現在「時時刻刻在廣宣流布中」
〔與宗門-本興朋友對話二十八〕「如今」就是現在「時時刻刻在廣宣流布中」〔與宗門-本興朋友對話二十八〕「如今」就是現在「時時刻刻在廣宣流布中」 Joseph,於2010/05/04 13:06的回應 2.三位日順法華見聞記云:「本門寺立???時?不??比丘?還俗?????、犯憎等??一段下??別座????」所以,您所謂:「『不淨的僧侶』已經不能再存於清淨的廣宣流布的世界裡。」是千真萬確的!不過,您文中所謂的「如今」仍未達成廣宣流布。 3.三大祕法稟承事云:「王臣一同,持本門之三大祕法,將有德王、覺德比丘之昔日行儀,重現於末法、濁惡之未來時,當頒下敕宣及教書,尋覓似於靈山淨土最勝之地,建立戒壇。」以上才是您所謂:「清淨的廣宣流布的世界。」也是法華見聞記所云:「本門寺建立之時。」只要您將法華本門見聞看清楚必定知道:本門寺即為本門事之戒壇。 回覆: 由你等所提之文可知,你等(宗門僧侶)是在等「如今」,因為你等(僧侶)認為「如今」未到,所以鬆懈、恣意、進而放縱、墮落,全部表現在如今宗門你等的行為上。貴宗是一沒有修行「心志」的團體,為貴宗的信徒嘆息,將生命浪費在這樣一個團體。 依據你等(僧侶)所提之文,進而更可判定: 你等根本不想達到廣宣流布,甚至想阻礙廣宣流布的前進,否則為何會時時刻刻處心積慮的,想阻止創價學會廣布的前進、破壞創價學會這個佛敕的廣布團體。 因為你等(宗門僧侶)就是害怕「如今」廣宣流布時,你等的犯行(不淨的僧侶)遭到判定而被驅逐,又想無限期的據守現今學會遺留下來巨大的利益。 我們創價學會是認定「如今」就是現在「時時刻刻在廣宣流布中」,所以我們如「如日月光明。能除諸幽冥。斯人行世間。能除眾生暗。教無量菩薩。畢竟往一乘。」此經文般,於弘揚妙法諸事中「謹尊日蓮大聖人的教導」、「樂觀進取」、「勇於任事」是佛使者。 須彌山的壯麗偉大,我們於虛空中整個看的清晰無比。你等(宗門僧侶)卻是迷失於,壯麗偉大的須彌山中。 善舉經文的Joseph,為你等感嘆,你應為日蓮大聖人佛法的正義奮起,成為貴宗的改革僧侶。 不要再一味為貴宗腐敗的行為粉飾,這樣只會加速宗門的敗亡。這會是你等宗門信徒的不幸。請將眼光放在貴宗信徒的幸福之上吧!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3 Sat 2012 23:41
〔與宗門-本興朋友對話二十六〕父子一體,父母之成佛即子之成佛也,子之成佛即父母之成佛也。
〔與宗門-本興朋友對話二十六〕父子一體,父母之成佛即子之成佛也,子之成佛即父母之成佛也。〔與宗門-本興朋友對話二十六〕父子一體,父母之成佛即子之成佛也,子之成佛即父母之成佛也。Joseph於2010/04/30 16:25的回應2.您說的宗門僧侶「姻親派閥」可有實際案例?宗門可有法主、僧侶的家屬,如池田博正一般「代父出訪」為至善會館開幕剪綵?(學會員竟然到開幕前才知來的是「另一位」池田先生。難道,這就是創價學會高層對「庶民」的重視?)此外,宗門寺院可否如師弟會館在佛龕旁張貼:「祈求池田會長、夫人健康長壽」的大海報,要求信眾為法主上人或僧侶的家屬祈念?回覆:1、明確的再向你等告知,從一開始我們創價學會就是一個在家團體,所以池田博正先生成為創價學會的副會長,代表池田先生出席各種會議並不稀奇。2、池田博正先生是創價學會員、是我們值得尊敬的前輩及幹部。3、在一般正常社會團體中,兒子代替父親出席活動比比皆是,也是受邀人因重要理由不克出席,而對此活動重視的一種真心、尊貴的禮儀。如御書云:「今經之時,定父子之天性,談父子一體,父母之成佛即子之成佛也,子之成佛即父母之成佛也。P850」身為兒子的 池田博正 先生,代替他父親出 席池田 先生所重視的活動,這樣有何錯誤?你等為何提出此再正常不過的事來做挑撥?你等的用心真是可議。你等是慈悲的僧侶嗎????4、相同的,如果貴宗的「日如上人」,不克出席貴宗台灣的法會,而請他僧侶的兒子來代為出席,確實是會如你等所提這個問題般產生「不好的觀感」,畢竟你等(宗門僧侶)是自稱出家的僧侶。確實是不妥啦。所以你等宗門遇事未有如此安排,可以說你等尚有「自知之明」,未全然僵化脫離民意,還不錯啦。5、池田先生夫婦是我們尊敬的「人生之師」,沒有他的教導、引領我們是無法真實的進入日蓮大聖人佛法世界中,我們是無法正確、真實的感受到御本尊的偉大,無法去和這偉大的御本尊法體產生共鳴、融合。創價學會依據日蓮大聖人的教導,是一個最知恩感恩的團體,為了我們最尊敬的「人生之師」祈求他健康長壽有何不可?6、創價學會的價值中心,一直是以日蓮大聖人佛法、法華經的「人性主義——以人為根本」也就是以學會員的最大利益為思考出發,所以組織的型態清新無比,自我檢討、修復的能力也非常強。所以我們「姻親派閥」的問題不會形成。7、你等,此一問題早在去年,貴宗的青年白浪先生就如你等般提出嘲諷我們了,請再溫習一下我為他的回覆吧。白浪於2009/10/21 11:53:17你們{池田}前輩不是說要來台灣嗎????怎麼快到年底了還沒來~~~從我入信學會已來你們老學員說會來94年說要來到現在也沒來 他們都被騙了啦~~`經文中一句:不自惜身命---這三個月中一直都有H1N1現在不過來台灣{這種前輩是不自惜身命}嗎???你們的前輩是1928年出生到今日也高齡八十一歲了吧!也要邁進八十二歲了呢 / 不要在被騙了啦~~~~~傻也傻一二次就好不要在做白工了醒來吧請問您們【前輩】還行嗎?健在嗎? 有沒有聽說要換人當會長第四代已經年大了掌權也該退位了吧~~唬人怎麼久了 本宗的信徒有的已信20年了~~很多信徒也不想講了現在我們青年部的要看看你們將來是??????記得傻一次傻二次就夠了喔~~~回覆 白浪 先生:看到您如此的說法實在是有「錐心之痛」,所痛的是您宗門的這些青年是怎麼了,如此的輕浮、無常識;所痛的是您的宗門尊師是如何的在塑造如您的宗門青年,使您們個個看起來像「晉惠帝」般,不知人間疾苦毫無同理心。一個優良的宗教、能利益社會國家的好宗教,他一定是立足於「常識」。這個宗教的道理沒有了「常識」,這個宗教就什麼也不是了,只會成為「狂熱」、「迷信」的宗教。當年清朝末年的「義和團」正是如此,這是會造成社會動亂、國家滅亡的。既然您也知 池田 先生已是八十多歲上了年紀的人,而您也知道當時H1N1流行的嚴重,您如何能以「不自惜身命」此佛語來嘲笑年紀大的人呢!您的常識那裡去了、您的作為一個人的態度那裡去了!?自詡為一個有修行的青年會有如此的表現,不得不聯想到宗門那些尊師的教導是有問題的。「不自惜身命」的作法依時是有不同的,法華行者聖蹟記有說:「樂法梵志剝皮為紙,藥王菩薩燃臂作燈,不輕菩薩受杖木之責,師子尊者為惡王斬首,提婆菩薩見殺於外道。勘之,此等事出於何時耶?天台大師書云:「適時而已」。章安大師記云:「取捨得宜,不可一向」。」(P942)不然,您那麼神勇就請樂法梵志、藥王菩薩、不輕菩薩三者的實踐,請您選一個來做吧。其實告訴您,您根本沒有資格以「不自惜身命」來嘲笑 池田 先生,他由19歲起至今一生為妙法廣宣流布奮鬥的成就,才可真正的被稱為「不自惜身命」的典範。 池田 先生一生弘揚日蓮大聖人妙法的基礎,即是建立在人的生活規範——文化(生活)、教育(珍惜人性)、和平(佛性慈悲),告訴您這樣的弘揚日蓮大聖人的佛法,才是符合佛的期待、對人類社會才會有貢獻。一切事務的發生一定都有他的道理,有些事我們可以馬上就知道這事的來與去,有些事卻是無法立即能透視到他發生的意義是如何?但不管如何,此刻站在信仰中美好的「善的立場」來思考、來接受,深信一段時間這件事的道理一定會美好的呈現出來。如日蓮大聖人教示:「爾身雖在佐渡,心來此國。佛之成道亦如此。我等雖居穢土,心則往靈山,見得面又如何,心才重要」(千日尼御前御返事)又,「倘是顧念日蓮,可常於朝日之出,夕月之輝拜之。賤身有影,長浮於日月也」(國府尼御前御書)。(大聖人以「賤身」來自稱)這樣的心境,大聖人對待弟子是何等的寬厚慈悲! 白浪 先生,我們正是以日蓮大聖人這般聖潔生命的教導來面對這件事。對您,我們也是如此的。希望我們的認真對待,您能看的出來。回覆 白浪 先生:佛法對世間事務教導的根本是「緣起緣滅」,今天 池田 先生想要來台灣這是他的誠意,而 池田 先生無法來成,這是台灣這邊「緣不具足」。在台灣的學會員都能清楚這個道理,所以為了圓滿這個緣,正全力以赴中,懂得這其中奧妙的人就會知道,台灣的創價學會,會因此而再度大成長。事實上僅是「形式上」的人來,在宗教的修為上是無意義的。而是在「來與不來」中所形成的一份「心志」,這才是「真實之師」的化導(這麼高深的道理我想您們是不容易懂的)。在《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中有一個「良醫病子」的譬喻,這位良醫為了要讓生重病的兒子們能服下他所調製的良藥,而藉出遠門時「謊稱」其父已死,因而這些生重病的兒子們,卻都因此「佛善意的安排」,而服下良藥獲得健康,最後這些兒子們都能以健康的生命,見到他的父親這位大良醫。佛在本品問他的弟子:「諸善男子。於意云何。頗有人能說此良醫虛妄罪不。(諸弟子回答)不也世尊。」、「汝等有智者。勿於此生疑。當斷令永盡。佛語實不虛。如醫善方便。為治狂子故」(只是這些經文不知您懂不懂?當然您們可以去請教「尊師」)又,日蓮大聖人有提到的「與奪法門」(諸宗問答抄P396)也正是在教導我們今天的這件事,台灣的創價學會全部都是以這樣,接受佛的教導而學習我們眼前的不足。怎知眼光淺薄的您等,卻無法看透我等「台灣創價學會員」的心志,卻以此自得其樂,呈現出貴宗的膚淺、愚昧、腐敗,青年都如此了,其餘之人怎可期待呢?無怪宗門是要往沒落的方向去了~去了~去了了了(請用台語念)。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3 Sat 2012 23:35
一切也是自身的成長最為重要
一切也是自身的成長最為重要一切也是自身的成長最為重要 健康指數的成長 生活內涵的成長 工作能力的成長 學會活動的成長 信心喜悅的成長 這樣就會是「全勝」也是偉大的「躍進」,請保持青春喜悅的熱情 來面對一切阻礙成長的課題吧。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3 Sat 2012 23:34
〔與宗門-本興朋友對話二十四〕於此末法亂世中,正法僧侶更應堅持僧侶應有的德行及誓願。
〔與宗門-本興朋友對話二十四〕於此末法亂世中,正法僧侶更應堅持僧侶應有的德行及誓願。〔與宗門-本興朋友對話二十四〕於此末法亂世中,正法僧侶更應堅持僧侶應有的德行及誓願。 Joseph於2010/04/30 10:04的回應 1.若您已詳讀顯謗法抄:第一、明八大地獄之因果,第二、明無間地獄因果之輕重。您必然非常清楚:下地獄完全是眾生「自負因果」,並沒有任何「審判者」的介入,更沒有任何人有能力如您所說:「將眾生推入地獄之道。」、「將人推入謗法之獄的大火中」? 回覆 Joseph,你等終於瞭解佛意了,你等在此也同意我之前和你等討論有關謗法種種的觀點了?哪你等是否應將前次所說:win 微風之信忽略謗法者(毒鼓之緣)在成佛前仍然有到地獄走一趟的必要。這樣的話收回呢? Joseph於2010/04/29 14:58的回應 1.大般涅槃經卷六云:「於乘緩者乃名為緩。於戒緩者不名為緩。菩薩摩訶薩於此大乘心不懈慢。是名奉戒。為護正法以大乘水而自澡浴。是故菩薩雖現破戒不名為緩。」這是釋尊對於「乘急戒緩」所做出的詳解,麻煩注意經中「於此大乘心不懈慢。是名奉戒」的含意!其中並沒有您所謂的:「而給予『心志不堅』修行者一個慈悲的寬容。」(經中既云:「心不懈慢」何有您所謂的「心志不堅」?) 回覆 我覺得你等(宗門僧侶)一直執著於「娶妻破戒」是正常的心態,所以對於佛所提出「乘急戒緩」的真意不懂。 「於乘緩者乃名為緩。於戒緩者不名為緩。」此節經文仍有戒的觀念,否則他不必提「戒緩」這樣的觀點,但,卻是著重於「乘」(實踐弘揚佛法)的鼓勵。原因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如果又是墮落破戒、又是怠於弘法,不如鼓勵弘法,放鬆戒律的要求,因為在弘法中會喚醒被墮落惡緣迷惑的意識。) 你等所舉日蓮大聖人的御文,日蓮大聖人云:「縱為世間破諸戒者,苟能明辨大小權實等經,則世間之破戒亦是佛法之持戒。」(致大學三郎書)也正是此意,請注意日蓮大聖人於此節御文「苟能」的用詞。 真實的佛弟子,於此經文更應感受佛,於亂世(僧侶普遍墮落而將此視為常規)中如何的珍惜有結佛緣的人,以一個也不放棄的慈悲,於此感動中更應堅持僧侶應有的德行及誓願。 如我前篇所說的:「正因為僧侶有高貴的身份,所以他們(出家的僧侶)必須比其他人(在家人)的品行更端正才對。有些事或許他人(在家人)做的話還可以被原諒,但他們(出家的僧侶)做的話卻絕對不容許,因為他們(出家的僧侶)有責任比一般人更嚴厲自我約束,這一點宗門(僧侶)卻完全顛倒。 聖職者,他們本應最嚴格地自律,最不惜身命地救渡社會的人們,可是他們卻利用宗教權威,輕視信徒、驕傲自滿,把信徒當作工具,錯把信徒對他們「身份的敬意」誤認為是對他們「本身的尊敬」,因此自身墮落時仍不以為恥。」 我想這正是因此你等(宗門的僧侶)才會在此「乘急戒緩」不斷的辯解,這不是你等(宗門僧侶)很得意提出的論點嗎? 殊不知你等(宗門僧侶)的別有用心,卻因此論點被人窺破,我想這也是你等所說的:「自負因果」吧!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3 Sat 2012 23:22
常途之因果與大因果
常途之因果與大因果常途之因果與大因果〔與宗門朋友對話十六〕Joseph,於2010/04/26 20:09的回應 法華初心成佛抄云:「法華經之外,無有佛種也。」即可清楚詮釋方便品所云:「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不過,win 微風之信於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所云:「注意,此等經文皆是以人為下一生的開始,而不是到地獄去受苦。」乃是針對「天鼓之緣」而言,win 微風之信忽略謗法者(毒鼓之緣)在成佛前仍然有到地獄走一趟的必要。常不輕菩薩品所云:「畢是罪已,復遇常不輕菩薩」即是此意。回覆:Joseph,於此你所說,法華初心成佛抄云:「法華經之外,無有佛種也。」即可清楚詮釋方便品所云:「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這是正確的。然而,卻在你舉出不輕品「跋陀婆羅等五百位菩薩」等眾的因果,已是落入「爾前小乘之常途因果」的陷阱。(要指責別人請先想想自己吧!)應該是你等爾前積習未改,總是喜歡指責他人謗法,感覺你等更喜歡拖人下地獄。照你等僧侶這樣的德行,這世間就算接受你等救渡,全也都要到地獄去逛逛,那何必來皈依你等(日蓮正宗)呢?日蓮大聖人於御書中說:「如常途說者,阿含部諸經,小乘也。」P41日蓮大聖人於佐渡御書說:「登高山者必有下時,我輕別人,我身還為別人輕易。譏毀形狀端嚴之人,得醜陋之報。奪人衣食者,必成餓鬼。嗤笑持戒尊貴者,必生貧賤之家。譏諷正法之家,必生邪見之家。笑善戒者,生作賤民,遭遇王難。是乃常途之因果定法也。」此御文正如你所提「跋陀婆羅等五百位菩薩」等眾的因果,是乃常途之因果。日蓮大聖人於此御書又說:「日蓮,不居此因果。…………『斯由護法功德力故』者是也」。P994「常途之因果」與「大因果」「日蓮,不居此因果」即是指「大因果」,『大因果』是能一併包容『常途之因果』,此『大因果』才是成佛的因果、也是法華經的因果、妙法的因果。佛教之一般罪障消滅觀,是一種被動式的因果理念,須在現世一一承受後消除過去的惡業果報,正如般泥洹經所說的「八種苦報」。大聖人稱之為「常途之因果」(佐渡書,御書994頁)。大聖人佛法所說的宿命轉換,並非根據「常途之因果」,而是讓妙法的太陽於胸中昇起,令佛界湧現為果的「成佛之因果」。這種以妙法為根幹的根源成佛因果,不但能破除一切惡的因果,同時也涵蓋所有「部分性的善之因果」,堪稱「大因果」。「涅槃經有云轉重輕受之法門。先業甚重,今生未盡,未來必受地獄之苦,然今生值如斯之重苦,地獄之苦豁然消滅,死後得受人天、三乘、一乘之益。」(轉重輕受法門P1039頁)大聖人在「開目抄」也說:「重罪盡消」(御書250頁),也就是能「完全消滅」。譬如說夜晚的閃閃星光,只要到早上太陽一昇起,就會被太陽光芒覆蓋,馬上無法用肉眼看到。同樣地,只要以破除謗法的確信,讓妙法的太陽在胸中赫赫昇起,我們生命中自然會湧現佛界。如此一來,一直折磨我們的地獄之苦,也就隨即消失,一切的重罪將會在燦爛的晴空下消失無遺。宿業之苦絕對會消失!拂去不幸的陰霾,勝利的太陽昇起!這就是日蓮大聖人的大確信。Joseph,以上的御書文證及申論清楚不過,我想你等(宗門僧侶)學習御書的觀點有問題,才會有這種不斷要給對方判罪,不斷想拖他人進入地獄,堅持小乘「常途之因果」,日蓮佛法中如此的僧人,你等(宗門的僧侶)會不會是第六天魔王入其身呢?否則怎會如此無一絲絲佛、菩薩的慈悲?由此可清楚的認清,你等(宗門的僧侶)正是我們實踐「與惡奮戰」,「折伏實踐訶責法華經之敵」的對象。 請分享我們於日蓮大聖人御書,中學習到的宿命轉換的觀點:一、大聖人所說的宿命轉換,並非根據「常途之因果」(一般佛教之罪障消滅觀)。他們認為需承受過去所犯的一個個罪業,再一個個消除,這就不知需花多少時間。爾前權教的歷劫修行,就是因為侷限在常途因果的範圍內。二、大聖人教示:御本尊是法華經肝心、顯現末法法華經行者生命的當體。透過以御本尊為根本的信行學,任何宿命也能轉換。三、宿命轉換包含了「轉重輕受」、「罪障消滅」、「宿業轉換」三個層面。「轉重輕受」:由於過去世的深重罪業,原本應長久承受之沈重痛苦報應, 現將之轉為輕的來承受,進而消除。「罪障消滅」:消除阻礙成佛、及罪業造成的障礙,將過去世深重罪業的影響力消滅。「宿業轉換」:將過去世謗法重罪所造成的惡性循環變成良性循環,是轉換三世生命這種大層次的「路線轉換」。四、從根源的宿命轉換 宿業根源的罪障在於誹謗法華經,所以藉由訶責法華經之敵的折伏實踐,也就是藉著守護正法的適時實踐,而能全部消除。具體的實踐即「與惡奮戰」,也就是與覆蓋法性的惡緣、惡知識奮戰,與破除自身生命內在無明的奮戰。《普賢經》云:「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有關此文,日蓮大聖人在《御義口傳》中述說:自身生命中所累積的罪障,像降積的霜、露,若遇慧日-南無妙法蓮華經題目,馬上消失無蹤。此法理教示,藉由勤勵於以御本尊為根本的信行,讓自身胸中的佛界生命像太陽般升起的話,各種罪業也會如霜、露一般,消失無蹤。 宗教是為人而存在,但是如果縱容讓人們陷入苦惱的宗教,忘記救濟民眾的本分,那麼這種行為本身,就已經是民眾之敵。我們絕對不能縱容民眾之敵。日蓮大聖人的折伏實踐,就是復興釋尊的真正慈悲精神,提升人之境界的宗教復權運動。(佐渡書》曰:『惡王壞正法,以邪法僧等為同黨,欲滅智者時,持心如師子王者,必得成佛。例如目蓮。』等等。痛責「法華經之敵」的折伏行,才是貫通「妙法之因果」,轉換宿業的行動。「『斯由護法功德力故』者是也」意指,和師匠一樣成為「師子王」,從事痛責「法華經之敵」的護法實踐,即透過折伏,就能宿業轉換。不僅任何宿業所導致的苦報皆能「豁然」(御書一0三九頁)消滅,也能確立成佛的境界。因此,我們絕不能忘記「護法的功德力」,就是指「與師共戰所獲得的功德力」。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3 Sat 2012 23:22
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
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 是以,過世之慈父尊靈,其存生中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已作即身成佛之人矣。如石變成玉,堪稱孝養之至極!故、法華經云:「此我二子,已作佛事」,又云:「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識」。(P1495) 此一節御文,明確的告知這位弟子,其父親已是成佛之人。 法華經經文: 「如我等無異」(第二品)「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第三品) 須臾聽法:若有人須臾間聽法華經,則此人死後必乘坐豪華象車、馬車或輦輿,生於天宮。 分座聞法:若有人來至聽法處,分座勸坐令聽法,則此人必成為帝釋或梵天或轉輪勝王 勸伴聽法:若有人勸他人伴往聽法之處,令聽法華,則此人必轉生具足美妙人相,得五十功德見聞佛法。(第十八品) 注意,此等經文皆是以人為下一生的開始,而不是到地獄去受苦。因此本佛大聖人明確的告訴我們,法華經不僅可以超渡在地獄受苦的眾生,也可以和在佛界的眾生分享妙法的喜悅,共同提升彼此的生命境界,佛說:「生是生佛,死是死佛」即是。 所以,能以南無妙法蓮華經的信心、來回向祖先、親友,以人子的立場來說,是最為孝順的一種孝行。 討論: 舉法華經二十七品妙莊嚴王的例子,來推知其過世的父親,一定會這樣的來讚美其子以法華經供養的孝行。 「此我二子,已作佛事」這是妙莊嚴王由原本反對佛的立場,因二位王子尊敬佛的姿態,而轉變為肯定佛及法華經的讚嘆。 「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識」,此文是妙莊嚴王真心接受南無妙法蓮華經的讚嘆。 最後再確認,能信受南無妙法蓮華經的尊貴性。 「於我滅渡後,應受持斯經。是人於佛道,決定無有疑。」(第20品) 大聖人提出此經文,如此的來鼓勵身為弟子的我們,受持南無妙法蓮華經的人決定能成佛,亦即等同於絕對可以宿命轉換、絕對可以離苦得樂。當然我們祖先親友也必然能分享我們所回向題目的功德而成佛。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3 Sat 2012 23:04
〔與宗門朋友對話十三〕龍樹菩薩的告誡
〔與宗門朋友對話十三〕龍樹菩薩的告誡〔與宗門朋友對話十三〕龍樹菩薩的告誡joseph於2010/04/05 19:07 回應4.大智度論為詮釋「摩訶(大)般若(智)波羅蜜多(度)經」的論述。您以大智度論所云:「破戒之人,如清涼地而有毒蛇。」為題,是要以「爾前經論」為主軸,探討宗門僧侶的持戒?當心謗法!(置身而不遷於大乘)回覆:這不是因你等時時提爾前經戒為自己所辯護,才會扯出「龍樹菩薩的告誡」這等的果報?你等是爾前經戒的文,對你等有利,即刻依之。當我提出文證你等發覺對你們不利又立刻撇清,鑽入「法華經本門戒」,當我提出御書、日興上人遺誡等,你等認為不利於你們,就提出殺手?,說我是「謗法」想依此來壓制我,這就是你等這段時間週而復始的運用的手法。現今大家都是有學識、有智慧的人,你等如此的說法只會令人反感,甚至懷疑你等僧侶的修持到底修到哪裡去了?5.若日蓮大聖人同意大智度論:「破戒之人,如清涼地而有毒蛇。」那麼,大聖人就不會說:「龍女為畜生道之眾生,不改其戒緩之姿,即身成佛,事不可思議!」(女人成佛抄)反而會認同摩訶僧祇律卷第三十二所述如:龍女須仰仗「半月中三日受齋法」的功德轉為人身(改其戒緩之姿)、隨佛出家。所以,您以大智度論的內容為題,甚為不妥。回覆:這是不同調的兩碼事,你等會將之扯在一起,也不得不佩服了。「如清涼地而有毒蛇」:「清涼地」所指的是,以日蓮大聖人佛法修行的地方,「有毒蛇」是指,你等歪斜之心如毒蛇。請以佛整體的慈悲立場來理解「乘戒緩急」的說法吧!不要再好像若無其事的,理直氣壯的惡用此佛慈悲的說法。既然是聲稱「日蓮大聖人的弟子」,即要如日蓮大聖人的期待般,像我們創價學會一開始,就是以身臨日蓮大聖人正法時代,自覺的『乘戒俱急』勇猛精進。還哪有時間拿什麼奇奇怪怪的理由搪塞自己錯誤的行為?再一次明示創價學會於日蓮佛教,持法華經本門戒、以御本尊、以御書為根本,遵行日興上人遺誡,奮力於妙法的廣宣流布,目前我們可以向日蓮大聖人報告的成績是,世界192國、地區有妙法廣布的組織。我不曉得你等(宗門僧侶)於此時刻,要以何成績向日蓮大聖人報告?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3 Sat 2012 22:51
〔與宗門朋友對話十〕言辭柔軟。悅可眾心
〔與宗門朋友對話十〕言辭柔軟。悅可眾心〔與宗門朋友對話十〕言辭柔軟。悅可眾心 Joseph於2010/03/23 13:52的回應、於2010/03/09 19:56的回應 在方便品中有經文:「引導眾生。令離諸著。」 日蓮大聖人在御義口傳裡,說示:「離字可訓為明」,述說「離」並讀為「明辨」。「令離諸著」在大聖人的佛法讀為「明諸著」。此即是教示「修行者」(出加、在家)知道眾生生命中會有許多的執著,因此要引導眾生去明白、看清他的執著,如此受執著困擾的眾生,自然會將此煩惱轉為智慧。這是法華經、日蓮大聖人教導修行者面對一般眾生的應有的姿態。 而如你等(僧侶),對「不輕」的批判,卻是以提大刀亂砍的方式,就算你把對方砍到地獄去了,有意義嗎?這不是佛的本意,全是出自於你等「僧上俗下」威權的「邪智」。這是宗門僧侶對俗眾應有的慈悲嗎?是你等(宗門僧侶)一貫的態度嗎? 如貴宗青年「白浪」於2009/10/23 06:51 回應(請參考本部落格「回應」內容)生氣的要人,請常唸 / 阿彌陀佛 / 觀世音菩薩 換做是你等,你等應如何回應? 我在回覆的內容也是鼓勵他、期待他不是嗎? 你舉我所說的例子,說的不錯呀!那為何你等不即刻認錯? 你等錯覺、偏差的觀念何其嚴重!你等覺得我是在罵你們,是因為你等錯而不認錯,因此心中才會升起這種感覺。 我是以大聖人的教導,對你等進行訶責的使命。何況我也僅是俗眾一個,對你等訶責的言詞過於嚴格,你等以僧侶的高度,不是應以慈悲的方式接受?反而你等是以僧侶的高度「舉文」,嚇唬凡愚的俗眾,這是大聖人對你等的教導嗎?還是為了鞏固僧侶自身的地位,而出此無慈悲之語。 僧侶破戒、謗法要被訶責,這是釋尊的佛敕、是日蓮大聖人的佛敕,我們僅尊佛敕進對你等言。 請看御書、法華經、涅槃經中,釋尊、日蓮大聖人嚴厲訶責的對象,全是有學識、有地位的僧侶,對其「邪智」嚴厲訶責。(所謂「邪智」是僧侶為滿足其慾望,對佛的教示明知故犯甚而扭曲。) 反而,對一般庶民眾生則是慈愛有加、溫暖鼓勵,那像你等動不動就舉出一堆我們不懂的經文,然後就判定「這是謗法」「須下地獄」,這舉動過份的權威了吧!! 你等(宗門的僧侶)於回應本人時,舉出:「還是應該謹記日興遺誡置文所云:「須禁檀那參拜供養謗法之社寺,何況其器」、「不可與謗法者同座,需畏『與同罪』也。」 請問你等法主與日蓮宗身延系僧侶同座時,該是如何說?(這可是有記載的呦)我想你等還是不會回答的啦。 方便品: 舍利弗。如來知見。廣大深遠。無量無礙。力。無所畏。禪定。解脫。三昧。深入無際。成就一切。未曾有法。 〈通解〉 舍利弗啊!佛的智慧是廣大而深遠。佛具備無法估量的利他之心、自在述說佛法之力、洞察眾生生命的智慧之力、不畏怯地述說真實的自信、心之安定、心解開束縛得到自由、進而到最高的寂靜境地。佛無限深入這般智慧之境涯,在一切方面成就未曾有之法。 四無量心 慈無量心:給與眾人快樂之心﹝具有能了解眾生心意的人﹞ 悲無量心:除去眾人苦惱之心﹝具有能挑戰苦難勇氣的人﹞ 喜無量心:不忌妒他人快樂,反而為他高興之心。﹝能肯定自己的人﹞ 捨無量心:捨棄執著、差別,對人一視同仁之心。﹝具有平等心的人﹞ 無量所指的就是「不半途而廢」,即是「貫徹」弘教、個人指導為主的廣布的奮鬥。又「持續前進不懈」的信心,相通於「無量」。 四無礙: 法無礙:是有關教法方面無礙。 義無礙:是有關教法內容的理解無礙。 辭無礙:語言的通達 樂說無礙:靈活的運用、勇敢的說法、自在的說法。 四無所畏:「無所謂」是指,佛說法時自由自在的境界。 正等覺無畏:即斷言獲得最高的悟達,表示對妙法的大確信。 漏永盡無畏:斷言已永遠克服煩惱,決不敗給煩惱、苦惱。 說障法無畏:對人們講述有關妨礙佛道修行的煩惱、障魔,鼓勵人們要戰勝三障四魔。 說出道無畏:向人們述說成佛之道,呼籲此處正是通往幸福之道。 法華經涌出品:「巧於難問答。其心無所畏」 言辭柔軟。悅可眾心 是指釋尊以「言辭柔軟」的說法,令眾生心悅誠服。 身為幹部要令大家高興,鼓勵眾人,使大家恢復生氣是幹部的使命。絕對不能斥責他人,幹部沒有叱責會員的資格。 作為幹部、前輩須在堅定的信念下,努力奮鬥,用柔和的真心言詞慰勞大家,除去大家的疲勞,令大家放心,解開大家的疑惑,讓每一個人產生希望。相反如幹部壓迫、逼迫他人則失去做幹部的資格,也違背這句經文的教示。 (俗眾的我們——創價學會,是如此的要求實踐大聖人教義的幹部,你等(宗門的僧侶們)呢?你等堅持,法主絕對、僧上俗下如此絕對的權威,如何可說是流布日蓮佛法的僧侶呢?) 歡喜會傳播開來,悅可眾心的人,能使周圍的人也變成悅可眾心的人。又努力想使他人悅可眾心的人,自己的心也會悅可起來。(法華經智慧筆記)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3 Sat 2012 22:46
法華經是打開心路的經典
法華經是打開心路的經典法華經是打開心路的經典 此經文字皆悉生身妙覺之佛 法華經有69,384字,勤行經本方便品302字﹝含經題﹞,壽量品自我偈有,102偈510字加經題則為523字,合825字。 這是佛、偉大的智者對至高的法《妙法蓮華經》的尊崇,因為妙法是能生一切佛的偉大智慧。 如《法師品》所說:「此經是諸佛祕要之藏。…………諸佛世尊之所守護。」 「若經卷所住處。皆應起七寶塔極令高廣嚴飾。不須復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來全身。」 如此,我們每日早晚勤行唱題時,皆手捧825尊金色之佛,日日與69384尊尊貴的佛結緣對話,是否應深深自心中昇起無限感激尊貴之想! 佛的字義是覺者﹝字源是在菩提─光明─﹞因為把握了這個光明,成為光明的精神中心才叫做佛。又菩提的字義為光明遍照,是永遠不熄的光。它本身是俱足無窮的能源,它遍在宇宙一切範圍,沒有任何外在的力量可摧毀它。它形成了一個精神的光,是永恆的光永遠不會熄滅,因為在它裡面有無窮的創造能源。 佛以「生身妙覺」來加以比喻,有因實踐尊貴之法,而令凡夫之身得以成就莊嚴尊貴的人生,全因有此「妙覺」。 其方程式如下: 人﹝凡夫﹞→自覺 → 覺他 → 自他共覺 →覺行圓滿 自覺:能跳出自己之外看自己。覺悟〝願兼於業〞的使命。 覺他:化導他人,使他人也能共享自身的覺悟。 自他共覺:在利他行中共同成長,產生融合的共感、喜悅。 覺行圓滿:因自他共覺產生融合的共感、喜悅,使自覺及覺他這兩種德行,已到了圓滿無缺的地位。 然我等肉眼見之為文字 「眼」有能分別的意義,因智慧的高低所以對世間現象的判斷也有所不一樣。所以佛法以五眼,來將生命中五種不同境界對事物判斷來加以區分。 五眼 肉眼:肉體具有之眼。 天眼:超越時間空間,觀察自如之眼。 慧眼:二乘所具有,能探究理的智慧之眼。 法眼:菩薩於濟渡眾生時,透徹觀察諸法之眼。 佛眼:佛陀透徹全部真理,以達觀看待一切之眼。 此處的「文字」所指是《法華經》,而凡夫僅是將此經內含的甚深智慧,以文字來將以閱讀而已。 如餓鬼見恆河之為火,人見之為水、天人見作甘露,水一而隨果報所見各別。 譬如一水,本無有異,茲因天、人、餓鬼、畜牲果報不同,故於一水而見有四相分別之異。 一、天見是寶嚴地,謂諸天福德殊勝,其所見水,悉成甘露之水。 以十界來論〝喜〞是天。感恩的生命狀態才是天界的正確的姿勢。因對一切感恩,一切世間事皆為甜美幸福如甘露。 二、人見是水,謂世間之人所見之水,清濁雖異,而皆是水。 〝平〞是人。 三、餓鬼見是膿血,謂由宿世慳貪,罪障深重,墮餓鬼中,長劫不聞漿水之名,既因饑渴所逼,望見河水,意欲飲之,連忙趨向岸傍,皆是膿血。 四、魚見是住處,住處即窟宅。謂魚以水而為住處,潛躍游泳,不見水相。〝愚痴〞是畜牲,因深入水相中而無法辨別水相。 佛家說:「一水四見。」水對人們來說,是水;對魚兒來說,是牠們的房子;對鬼道眾生來說,是烈火;對天神來說則是甘甜味美的甘霖之水。 為什麼會一水四見呢?「因為一切法從心想生」,雖然同樣是水,不同的用心,就有不同的觀照。 自己,就是最好的心靈治療師。 思考就是因,行為、言語就是果了,知道因與果的道理,我們就可以找到「情緒的源頭」,進而「轉化情緒」。(引用網路文章) 例如,當兩個人吵架的時候、衝突的時候、角度不同的時候,其實只是個人想法、價值觀不同的緣故,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當觀點不同的時候我們就不接受對方、抗拒對方,一抗拒就有衝突、一衝突就有痛苦,這是互相連鎖的。(引用網路文章) 所以我們要透過智慧的觀照,重新轉化情緒與思維,將它轉到正向的一面,然後就能夠「看見明白」,也就是「明心見性」了,所以我經常說:「自己,就是最好的心靈治療師。」道理即在此。 我們的心是一條路,叫做心路,心開,路就開,心卡死,路就卡死。我們要做一個坦坦蕩蕩,當下自在的人,不迷戀過去,也不奢望未來,就像搭上人生的快樂磁浮列車般,車到哪,人就到哪,人到哪,心就到哪。(引用網路文章) 能有這樣開闊的想法,我們的心永遠當下快樂,當下自在。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3 Sat 2012 22:45
母親是生命的大地
母親是生命的大地母親是生命的大地 母親您是我們生命的大地雖然大地也有貧脊、豐饒的差別不管如何您總是盡全力的供應生長在屬於這片大地上的一切生命偉大的母親呀莫非這是 母親的使命 因為您的守護 我們得以無憂的長大因為您的願力 我們得以歡喜的前進當大地一片盎然,欣喜於成長的春風中這是大地的笑容 母親哪!您也是一樣含辛茹苦的付出只為身為後繼者的我們幸福溫暖的成長當每位子女都能優秀、獨特的展現時就是您最大的滿足 廣布大地的婦人部也是一樣妙法的花朵在您們的呵護下色彩繽紛的遍地綻放無私的 歡喜的塗染幸福的顏色於大地每個角落這是擁有妙法之心 婦人部的容顏對大地的報恩花、草、樹木以盎然茂盛的姿態生長對慈愛母親的報恩我們必須健康、明朗、幸福的活著 而 對廣布大地 婦人部的報恩就讓我們誓願一定要成為妙法一流的人材,世間幸福之人。一定要努力 令法久住、廣宣流布如此大地、母親、及擁有妙法的婦人部必然會像金色的須彌山一樣閃亮著慈愛、莊嚴、雄偉的光彩永遠令人景仰 我們以此感動衷心祝福為台灣、以及全世界的廣布媽媽們幸福快樂!還有 所有的母親們幸福快樂!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3 Sat 2012 22:40
〔與宗門朋友對話九〕佛弟子等必破佛法,如師子身中之蟲食師子。
〔與宗門朋友對話九〕佛弟子等必破佛法,如師子身中之蟲食師子。〔與宗門朋友對話九〕佛弟子等必破佛法,如師子身中之蟲食師子。 回覆Joseph於2010/03/14 09:41的回應前次以,教行證書云:末法同於正法,須具備教行證三事。既有地涌大菩薩之上行出世,結要之大法亦必弘之。(P1336)舉出「末法同於正法」(釋尊的末法時期,同於日蓮大聖人的正法時期),並指出大聖人並非是爾前經所說「末法無戒」,是你等(宗門僧侶)立場、觀點搞錯(口稱信受日蓮大聖人的佛法,而觀點卻是執著在釋尊的正法、像法時代),並對你等提示,須持戒之事於大聖人的佛法中是非常清楚。並明確指出:大聖人正法時代其教法具備教行證,所以具備持戒的意義,因此須持大聖人法門的戒。大聖人的戒律即是受持「南無妙法蓮華經」此一大法,「御書」中的佛意、佛敕,及日興上人的「二十六條遺誡置文」。對此Joseph你等於2010/03/17 12:48的回應中說:3.您所謂:「此時日蓮佛教正是『正法』時期」?(這是你等對佛敕懷疑)三大祕法秉承事所云:「將有德王、覺德比丘之昔日行儀,重現於末法、濁惡之時。」確實不遜於釋尊佛法之正法時期。不過,如今「廣佈尚未達成、戒壇尚未建立」,您竟然要求:德王、覺德比丘之昔日行儀「提早重現」?雖然「有夢最美」也該「築夢踏實」吧!這裡你等卻是不改以正、像二法的立場,來看本佛日蓮大聖人宣布,他所流布的「正法」,你等(現今宗門的僧侶)為了自身的利益及立場,竟可以如此言論違背佛意、佛敕,此行為不正是謗法之實證。再和你等確認:佐渡書云:「破戒、無戒者受毀,持戒、正法行用之世,須堅持諸戒。」所以你等既稱是日蓮正宗的僧侶,就須以日蓮大聖人「正法」的教示,持戒修行否則即是「背法之徒」,你等所行是謗法的啦。 Joseph,你等於2010/03/18 23:28的回應中指責「不輕」先生關於他的部落格中有「他部落格上的聖嚴法師照片、語錄(2009/06/10/14:33)?」這樣的說法。那你等呢?在和我諸多對話中,為證明你等(宗門僧侶)娶妻沒有破戒,引用了許多爾前、小乘的經文,如:於2010/03/18 23:28的回應引用,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阿含部的大般涅槃經所云、於201002/03 10:21的回應引用, 《佛說出家功德經》,Joseph於2010/02/22 19:53的回應引用1.大方等大集經卷五十五於2010/02/21 23:21的回應引用,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三遊行經第二……這些不也都是爾前經典、小乘經典嗎?,你等這不是正如俗語所說:一指指責他人,其餘四指是在指責自己」一般不是嗎?又,Joseph,你於2010/03/19 09:18 的回應中,舉顯謗法抄之文來指責「不輕」先生,顯然你的引用失當,你所舉之文是日蓮大聖人以「常途之因果」的立場,於說明地獄界果報時,指出爾前經之人有受持佛法或沒有受持佛法的人,受惡緣迷惑重複造罪的情形。大聖人佛法的因果是「因果具時」,「佛界之果中具九界之因,九界之因中具佛界之果」。當「不輕」先生能以「御本尊˙南無妙法蓮華經」此一大法來懺悔過去的行為,即是以懺悔的題目藉著御本尊「佛界果具九界因」之妙法慈悲,打開自身「九界因中所具佛界果」,如此而眾罪消除。否則法華經中: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方便品) / 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方便品) / 佛盛讚「聞法隨喜五十輾轉的功德」又如何說?又,提婆達多以法華經成佛的道理何在?日蓮大聖人「一生成佛抄」所說又如何?…………你等(現今宗門僧侶)口口聲聲,自稱是日蓮大聖人門下的僧侶,卻是以爾前甚至是小乘的觀念,來指責嚇唬信受大聖人佛法的一般民眾,你等將大聖人慈悲的本意置於何處?你等身為僧侶的慈悲何在?(只為建立你等僧侶的權威?)你等(現今宗門僧侶)如此違背日蓮大聖人的佛意:破合和僧團體、違背大聖人、日興上人佛意娶妻世俗化、絕對權威——常做無慈悲的「破門」舉動,無慈悲的以御本尊為武器對待學會信眾、………等等。要知「破門」這舉動,這在任何宗教來說都是「信仰的暴力」、「不慈悲的暴行」,迷惑犯錯者正是要給予救渡者,反而將這迷惑犯錯者驅逐,任其在苦道受折磨不予理會。這是聲稱慈悲僧侶該有的行為作法嗎?你等(現今的宗門僧侶)正如佐渡書所說:「外道惡人,難破如來正法,佛弟子等必破佛法,如師子身中之蟲食師子。大果報之人,他敵所難破,而破於其親。」正是日蓮佛教「獅子身中之蟲」,不斷蠶食、破壞日蓮大聖人立宗、立教的本意及功德,如此的行徑正如法華經二十五品「還著於本人」(撰時抄P302),承受你等自己所說的惡果吧!!!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3 Sat 2012 22:39
唯有共同「誓願的人生」,才能貫徹異體同心。
唯有共同「誓願的人生」,才能貫徹異體同心。唯有共同「誓願的人生」,才能貫徹異體同心。 (池田先生)贈與吾友: 「異體同心萬事成」 / 為了廣宣流布的大目的 / 要以團結之力獲勝 閱讀有得分享 「異體同心」是人類生命中最美的展現,但往往會被人類心中的,自私、貪念、執著、妄念、威權…………切割的支離破碎,因此「異體同心」雖是美麗,但要穫得卻是不易的事,所以「它」越顯珍貴。 要穫得「它」、要護持「它」於不墬,須要「誓願」、須要共同的誓願。 唯有共同「誓願的人生」才能貫徹,因為誓願是跨越今生通達三世。 我們的誓願就是為民眾幸福,廣宣流布妙法這個大利益,因此我們團結,因此我們勝利。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3 Sat 2012 22:33
〔僧侶行儀議題四十二〕此時日蓮佛教正是「正法」時期
〔僧侶行儀議題四十二〕此時日蓮佛教正是「正法」時期〔僧侶行儀議題四十二〕此時日蓮佛教正是「正法」時期Joseph於2010/03/14 09:41的回應3.教行證書所云:「末法同於正法,需具備教行證三事。」乃是在顯明:法華經不如爾前諸經一般:「今入末法,僅有教,而無行證」。不是您所解釋的:須持戒之事。回覆:真會狡辯哪!你等所提出來印證(宗門僧侶)娶妻、世俗化不是破戒行為的爾前經文,其實是佛及諸多智者站在正、像時期預言末法時期,因有教而無行、證以致爾前的戒律是徒有形式,所以佛才於經文中,稱讚在末法能以僧侶的樣子,維持住佛教的形骸,其功德即是無量,這是佛的悲憫。你等卻無情的在利用佛的慈悲,為你等的錯誤辯解脫罪。因此,我在前次討論中,特別將大聖人所說的「末法同於正法」標示出來,我想以你等僧侶的智慧,必能看出它的道理,沒想你等卻無法窺出其中的深意。只怪你等(宗門的僧侶)一昧熱衷於「僧侶娶妻沒有破戒」的個人立場,無法抬頭看到日蓮大聖人於釋尊末法時期的「心志」。自從釋迦開創佛教,傳統以來戒律一直是與定、慧形成戒定慧三學,戒定慧為佛道修行規範;可見三學之中戒律的特殊角色。《華嚴經》亦云:「戒為無上菩提本」。而戒律的實踐也是佛法僧三寶之中,僧寶所以存在的一大理由。依義判文抄:「大凡戒定慧是佛家軌則,是故須臾不相離。」(P115)日蓮佛教存在的理由,也應是一樣的。「日蓮大聖人的佛法裏,末法的定是本尊、戒是戒壇、慧是題目,即三大祕法。(依義判文抄148)」日本佛教於鎌倉時代的新興佛教祖師,如法然、親鸞、道元、日蓮大聖人他們雖於不同時期立宗,卻都出身於比叡山天台法華宗門,如開目抄云:「且日本國已一同以叡山大師為受戒之師。(P.245)」他們各自宗派的戒學發展,也都深深受了最澄天台的戒律的影響。然而這些日本新興佛教祖師們,除了日蓮大聖人以外,全部是以釋尊正、像二法時期的立場及觀點,來看末法僧侶持戒的樣相。透過傳教大師建立的大乘菩薩圓頓戒,盡捨小乘250條戒律的束縛,再加上長期日本貴族掌控諸多寺廟,以致親鸞(淨土真宗)門流,開闢的所謂「無戒之戒」在日本佛教形成潮流,時間久了好像就成為了日本佛教界的傳統。沒想你等(宗門的僧侶)也和親鸞、法然、道元等一干徒眾一樣,以著「無戒之戒」的巧門隨意解說經文,於末法此時任日本出家人破戒娶妻、世俗化。其他宗派也就罷了,偏偏你等(宗門的僧侶)是打著日蓮大聖人的旗號出家為僧。基於這點,就必須和你等說個清楚才行。如前面所說於此時,日蓮大聖人卻是以法華經為根本,開顯法華經行者本佛的內證,建立三大秘法,以著「末法同於正法」的宣言,於釋尊佛法末法之時,日蓮大聖人重新流布五百塵點劫、久遠元初下種之法的「南無妙法蓮華經」,並宣告日蓮佛教的正法時期:「日蓮慈悲曠大,南無妙法蓮華經,萬年之外,必流布至未來而無盡。(報恩抄P348)」。所以,此時日蓮佛教正是「正法」時期,既是「正法時期」當然具備教、行、證,既然具備三證,「戒行」的威儀、福德果報必然具備。並不是如你等暢言的「無戒之戒」,何況此戒還是淨土念佛親鸞所主張的。以依日蓮大聖人的立場,大聖人的戒律是法華經本門戒,其內容即是:受持「南無妙法蓮華經」此一大法,「御書」中的佛意、佛敕,及日興上人的「二十六條遺誡置文」。出家、在家依其本分遵守實踐之。這樣說明你等(宗門的僧侶),應該是清楚明白了吧!所以既然你等宣稱是日蓮佛教的僧侶,請立改前非以一個真實的清淨僧,來弘揚日蓮大聖人的佛法吧!如成佛用心抄云:「是故須知,唯以正直、少欲知足之僧,乃為真實之僧。」切記!切記!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Apr 13 Fri 2012 06:15
5534綠地堡三房車
5534綠地堡三房車5534綠地堡三房車新北市五股區民義路一段無影音檔總價: 998萬 (含車位)型式: 大樓登記: 42.68坪(含車位) 管理: 2946車位: 坡道機械 6.92坪車編: B2-24 (120萬)樓層: 2樓 樓高: 8樓座向: 朝東南 格局: 3房2廳2衛屋齡: 3.3年路寬: 8米經紀: 蕭家名電話: 0982458548 Google地圖 檢視街景 市中心學區旁稀有建案.機會難得換屋必看.漂亮三房免整理.麗寶出品必屬佳作. (本格局圖僅供參考,詳細以實際現況為主) 家亨不動產有限公司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an 01 Sun 2012 01:55
心血管健康不打結的素中之葷─黑木耳
心血管健康不打結的素中之葷─黑木耳http://www.pss.org.tw/food_index.asp?Pager=food_school_out.asphttp://www.pss.org.tw/food_index.asphttp://www.pss.org.tw/food_index.asp?Pager=food_word_out.asp&ID=94&Page=2 心血管健康不打結的素中之葷─黑木耳 黑木耳,它是一種長相既不起眼,又沒有特殊的香味,算是菜市場中最平價的食材之一,幾乎無人不認識它或是沒有品嚐過它,但可能卻有很多人不知道,黑木耳在中醫藥界,可是和靈芝、人蔘、黃耆、山藥等上品藥材有著一樣等級的養生地位,尤其對於維護心血管的健康,有很大的幫助,因此黑木耳真可說是高營養低價位的天然保健食品。 撰文 台科技大學生物技術系&生物科技研究所 陳啟楨博士 黑木耳又稱" 桑耳" 、" 黑菜",在古代還有 "五木耳 "之稱,由於它生長在潮濕的木頭上,外型波狀曲折,極像是一朵朵褐色的耳朵,因此才獲得了黑木耳這個名字。黑木耳本身並無特殊氣味,但因口感滑嫩爽脆,因此常是許多料理當中的配角,而其中的膠狀物富含膳食纖維,具有高吸水力,讓人食用之後能產生飽足感,也可預防便秘,再加上它還有許多豐富的營養成分,因此近年來也開始備受瘦身一族的喜愛。 ◎無病養生、有病強身的天然食材 ◎乾燥的黑木耳,是中藥店不陌生的藥材之一,從降低外傷引起的疼痛,到內部的心血管疾病預防,都可利用到黑木耳,難怪會有人稱它為「養生萬靈丹」。 ◎防止血管硬化,促進血液循環在西方醫藥的研究當中發現,經常食用黑木耳,會使血液黏稠度降低,並且由於黑木耳當中含有多達九種的抗凝血物質,與洋蔥、大蒜等辛香料類似,但卻又不如它們一般具有刺激性,能有效預防或溶解血栓,緩和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等相關症狀。 ◎降血脂,有益心腦血管疾病黑木耳成分中的滑嫩膠質,除了口感極佳之外,其中所含的酸性多醣體成份也是降血血脂肪和膽固醇的好幫手,難怪自古以來它就是老祖先愛吃的好 "心" 食物。也有 許多 醫師會告訴曾做過心導管手術的病人,常吃黑木耳料理,不僅可以預防動脈硬化,還能減少胸口鬱悶、疼痛等不適現象。 ◎改善貧血,預防骨質疏鬆在青春時期的少女或是年輕女性,常常會因為營養不均衡、不當的減肥行為而發生令人感到頭暈眼花的貧血現象,而上了年紀的婦女,骨質容易大量流失,若是飲食稍有偏差,很可能就會造成骨質疏鬆症。而在新鮮的黑木耳內,其鈣質含量是肉類的 30~70倍,鐵質比肉類更高達 100倍之多,因此不失為所有女性和一般民眾補充鈣、鐵等營養素的最佳選擇。 ◎ 刺激腸道運動,避免便秘,飲食當中多肉少蔬菜的人,或是平時缺乏運動的長坐一族,常常都會面臨痛苦的便秘問題,而經常性便秘者,會因毒素長時間停留在體內,流竄到身體各部位之後,便會引發許多問題,像是肌膚黯沉蠟黃、面皰暗瘡等,就是因體內累積了太多毒素所造成的。因此除了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外,也需要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以幫助腸道正常運作,像黑木耳就是有益腸道健康的食品之一,而且根據研究發現,黑木耳中的膠質,可把殘留在人體消化系統的灰塵、雜質,吸附集中起來排出體外,有清胃、滌腸的作用,因此醫師特別建議從事如理髮師、紡織工人、化工、礦場人員應多加食用木耳,以作為幫助排除身體廢棄物的保健食譜。 ◎ 增加飽足感,減少食量,由於黑木耳當中,具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而膳食纖維的特性,除了之前所提到的:能刺激腸道運動,幫助排便順暢之外,還有另一個特點,就是它的吸水性很強,像是乾燥的黑木耳,它的體積可比新鮮時縮小至十倍以上,因此可利用它的吸水膨脹性,來增加飽足感,藉此達到減少及控制食慾的目的。◎黑木耳的這項特點,與目前市面上當紅的洋菜(也有人稱之為寒天)極為相同,不過洋菜雖然零熱量,但是卻不如黑木耳的營養價值來得高,像是之前所提到的高鈣、鐵質;維生素 B2的含量也是米、麵和大白菜的十倍,比豬、牛、羊肉高 3~5倍之多,是既可強身又不怕熱量過高的健康養生食品。 ◎營養地圖: 多醣體:這種物質,對腫瘤能發生中解作用,並有免疫特性。據研究,癌症病人在使用了這種多醣體後,體內球蛋白的組成成分有顯著增加,從而增強了抗體。維生素 B2:這種維生素與體內能量代謝有關,它一般存在於纖維質當中,也可從牛奶、乳酪、肉類當中獲得。但調查發現,多數國人都有維生素B2攝取不足的現象。礦物質:黑木耳當中的礦物質不但種類相當多,含量也很高,像是鐵質、鈣質等都是維 持血液、骨骼健康不可或缺的營養成分。類核酸: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不但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對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等患者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食用禁忌 1.由於黑木耳具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但也有可能造成凝血功能不佳,因此在手術前後與拔牙前後,以及女性月經期間應避免或少食黑木耳。 2.進行烹調料理前,最好將黑木耳較硬的蒂頭部份切除,並避免食用。 ◎食用滋補兩相宜--黑木耳沒有特殊氣味,因此不論是炒菜、煮湯、涼拌都很適合,並可任意搭配食材。在滋補養生方面,可將黑木耳加水熬煮出其豐富膠質,加上冰糖、紅棗後,就成為一道補血養顏的美味飲品了。 ◎黑木耳的選擇方式--由於市面上的乾木耳較難看出品質的好壞,因此容易買到劣質摻假的黑心貨。而在選擇新鮮黑木耳時,應挑選肉質肥厚、朵大完整者為佳。 ◎黑木耳當中的蛋白質、礦物質、膠質豐富,因此不但有「素中之葷、菜中之肉」的稱號,更有人稱它為「植物性燕窩」,具有很高的營養保健價值。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