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什麼有人一生行善卻終生厄運連連?為什麼有人一生行善卻終生厄運連連? 有關這樣令人覺得不合道理的現象,往往會在我們認真實踐佛法時,遇到本身不順遂時或看到周圍信心同志遇到極大困難時,因而產生這樣的大疑惑。如不得其解,就會發生信心懈怠進而放棄信心這樣可惜的事。 要知道「因果報應是釋迦牟尼佛親口宣說的真理,是千真萬確的,不會有絲毫差錯的!如果一個人的內心有痛苦,就說明這個人的內心一定有和這個痛苦相對應的惡存在。如果一個人的內心已經沒有任何惡,那麼這個人的心靈是根本不會感到痛苦的。 所以,根據這個道理,既然我們還經常會感到痛苦,就說明我們內心還有惡存在,還不是純粹的善人。 說到這裡,我想我們一定會抗辯:「我怎麼會是一個惡人呢?我一向心地很善良的!」 然而依據佛的道理,「內心無惡則無苦,既然內心感受到有痛苦,即是說明內心就有惡存在。」 在佛法弘傳的的期間裡有這樣的一個故事。(彌蘭陀王和那先比丘的對話) 一位賢明的國王問道於一位修行佛道的智者,王問道:「尊者!究竟是什麼理由,人類在外表上頭髮、皮膚、眼睛、嘴巴、鼻子、四肢大家全部都具足,卻仍生而有種種的差異,不能平等?為什麼緣故,有人短命天壽,有人長命百歲?為什麼緣故,有人體弱多病,有人健康強壯?為什麼緣故,有人面貌醜陋,有人俊俏美麗?為什麼緣故,有人力弱勢衰,有人力強勢盛?為什麼緣故,有人貧窮無財,有人富有多財?為什麼緣故,有人出身卑賤,有人出身尊貴?為什麼緣故,有人愚痴,有人具足智慧?為什麼有人一生行善卻終生厄運連連?」 智者反問國王:「大王!一樣叫水果的有很多,為什麼其中有的酸,有的甜,有的鹹,有的苦,有的辛,有的澀?」 國王回答道:「尊者!那是因為所栽種的種子不同,以及後天的調理照顧也各有異呀!」 「大王!人也是這樣的,人因宿習所造的業種不同,隨其所造的業而轉生顯結出不同的業果,因此有的人短命,有的人長壽;有的人多病,有的人健康;有的人醜陋,有的人美貌;有的力弱,有的力強;有的貧窮,有的富有;有的愚痴,有的具足智慧………大王!所以佛說:『隨各人所作之善惡業,當自得相應之果報,人之所以有豪貴、貧賤………等之不同,皆是前世宿習所造之業感。』又說:『有情眾生造業,業相續,依業投母胎,以業為親族,以業為所依,因此依所造業之不同,而有尊卑貧賤等種種不同的差別。』」 國王聽了甚是心服,但是他又提出一個問題。  國王又問:「佛陀有說:『人若做惡,死後承受地獄惡業,雖經數千萬歲,此罪仍不消失。』這句話實難叫人相信。」 智者就反問國王:「大王!您看過雌蟒、雌蛟、雌?、雌蟹、雌孔雀、雌雞、雌鱷魚等動物吃食砂礫嗎?」 「尊者!我見過這些動物吃食砂礫。」 「大王!砂礫被這些動物咬碎吞到腹中,是否將被消化掉?」 「尊者!是將被消化掉。」 「大王!但是此雌蟒等動物,其腹中所懷之卵子是否也會被消化掉?」 「不!尊者!雌蟒等吃食砂礫之動物,所吞下之砂礫會被消化掉,但其腹中之卵子是不會被消化掉的。」 「大王!為何會這樣?」 「尊者!砂石是吞入消化器官,卵子是懷在生殖器官中,二者雖然俱在腹中,但在不同的因(砂礫與卵子)、不同的環境(消化器官與生殖器官)、不同的作業(消化與孕育)之下,其結果自然不同,卵子在腹中之所以不被消化掉,那是孕育的作業未完成呀!」 智者接著又說:「同樣的道理,身處地獄業苦的眾生之所以經數千萬歲地獄之業仍不消失,那是因為他所造作之罪業未消除呀!」 大聖人在佐渡御書中有說:「日蓮過去種子,亦是謗法者,……」又舉出,般泥洹經云:「善男子,過去作無量諸罪、種種惡業,是諸罪報,或被輕易,或形狀醜陋,衣服不足,飲食粗珠,求財不利,生貧賤家,及邪見家,或遭王難。」等云云。﹝993─994﹞ 依此我們得以了解,現世的一切皆是延續前業,愚者依此業力繼續造業故累積無量惡業,於每一世形成不幸的業報展現在生活中。 但大聖人又云:「及餘種種人間苦報,現世輕受,斯由護法功德力故。」等云云。這是大聖人經過他對法華經的理解及親身實踐,所說出的證言。這一世不管生活的如何,只要信受妙法、守護妙法,所有的苦、不幸,一定會因此而輕受甚至消滅。 只是我們凡夫智解不夠,當身受惡因、惡緣罪業出現得以消除時,卻陷入疑懼之中。就像得病之人,當良醫要為他給藥施針之時,病人卻畏懼藥苦、針痛而強烈拒絕,可想而知這位病人必然病情加劇,病苦的折磨更是加重而無望了。 所以,大聖人更說出:「日蓮,不居此因果………此八種﹝業報﹞,原是盡未來際,一一出現者,因日蓮強責法華經之敵故,………『斯由護法功德故』者是也。」 如釋尊的前身「不輕菩薩」雖身受無量苦難,卻終身奉行法華經,最後因「其罪已畢」而証得佛果,成就莊嚴偉大的佛界人生。 所以,當有學會員在陷入苦境,產生無明的幻覺﹝也就是懷疑、畏懼之心﹞出現時,此時週圍的友人更是重要,一定要以題目、以關懷,堅定此人的意志,讓他得以妙法的信心超越此一苦難,切不可也同時受其影響產生疑懼之心,這樣的話?這位受苦的人將是苦上加苦,受影響的人也必然會因此因緣而分擔其苦報,不可不警惕啊! 佛曰:緣起緣滅。 所以,以此來觀世間,緣起則聚、緣滅則離。然,緣起時努力的去聚集善緣,在緣滅之時必積善因。如此,下一段美好的因緣果報必由此而增長。 無論如何,人與人之間的善業總是在苦難中建立,在苦難中堅持善法的實踐必然轉苦樂,此一信念在妙法的信心修行中必須堅信。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f41430 的頭像
    ff41430

    觸控面板薄膜雷射加工機

    ff414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